“你就是安樂公世子?”司馬遹肆無忌憚地看著劉羨。
他看了一會兒后,對身邊的侍女招了招手,笑道:“你長得不錯,來,我賞你一杯蜜酒。”
不料年長的老文士揮揮手,制止了廣陵王,啞著嗓子勸說道:“殿下不要說這種以貌取人的話,也不要因此而隨意賞賜,為君之道,多在一個慎字,凡事要多想,不要單從個人的好惡考慮。”
“還有,既然是見臣屬的時候,也要保持尊重和誠意,尤其要停下歌舞。”
說到這,他又低首對身后的美女們說道:“殿下有公務要談,你們先下去吧。”
“啊……是。”
等舞女們退下后,老人才轉首對劉羨說:“忘了自我介紹了,我是殿下的王傅劉寔,這位是府中的文學楊準。”
劉羨連忙向兩人行禮。
劉寔他知道,是曹魏立國時就活著的老人了。于今有七十歲,歷經魏明帝、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各個時期,當過司馬昭的參軍,算是個五朝元老,很受世人尊敬。
而楊準則是與嵇紹、山簡齊名的中生代名士,在中書省、尚書省都待過,深得天子信任。眾人都說他要當上尚書,沒想到被調到廣陵王府中了。
但司馬遹卻對這些規矩很不感冒,他說道:“老師,再怎么說,也不過是一杯蜜酒罷了。”
劉寔不讓他賜給劉羨,司馬遹便干脆舉了酒盞,自己一口飲盡。
飲完后,他突然站起身,前跨一步。讓在場的幾人都吃了一驚。又見廣陵王刷地揚開手中的扇子,唱道: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脩翼無卑棲,遠趾不步局。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
他用男兒初成的聲音朗朗唱了起來。
“好了,殿下這樣,怎么算有人君之相?”雖然是舉起手批評,但劉寔的面容卻是笑著的。
“老頭子,你不喜歡這首詩?”少年立住,對劉羨道:“說起來,我聽說你文章不錯,你是來給我寫文的嗎?”
“在下不才,略懂一些文章,但是卻不是府上的文學。”劉羨回答道。他產生了一個異樣的感覺:這位皇孫非常有主見,說不定自己影響不了他,反而會被反過來影響……“我是幫殿下處理庶務的,如果處理完后有空,我略懂一些曲樂,不妨吹奏給殿下聽。”
“哼!我可是廣陵王!”
“殿下何意?”
“沒聽老頭子在旁邊說嗎?喜歡這些,沒有人君之相!”
“哦。”
“身為廣陵王,未來的太子,一要通經史,二要知律法,三要學兵法,四要懂人情。對嗎,老頭子?”
“是。”
“剛剛那些歌女舞蹈什么的,我都是閑著沒事才玩一玩,可我真正喜歡的不是這些,而是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