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輪到孟觀上場,他作為司馬瑋的代言人,已經被提前任命,直接做政變的先鋒,所以具體的軍事草案,也由他來做。
只不過在此之前,孟觀名不見經傳,出身又低,故而眾人看他的眼光中多帶有輕視。
但孟觀早已習慣了,他站在中央,視若無睹地攤開一張洛陽城防圖,笑言道:“陸君方才所言,竟與我不謀而合。”
“我原本的計劃,其實說白了,就是八個字,戒嚴生勢,短兵殺賊!”
他頓了頓,環視一周后,徐徐解釋道:
“如今楊駿倒臺是眾心所向,宮禁中的五萬禁軍,我們少說能動用三萬,若是在曠野中刀兵相見,我們必然能取勝。”
“但這畢竟是在京城之內,若鬧得太過劍拔弩張,勢必會有損朝廷威望,也會產生一些不好的變數。”
“我的設想是,我們既然已經能調動大部分禁軍,不妨越過楊駿,請旨后直接進行全城戒嚴,封鎖所有宮門,所有城門,除去禁軍外,無論是何等爵位,何等官職,皆不允許上街。”
“如此一來,我們就切斷了三楊黨羽的所有聯系,他們聚集起來人數不少,但若是不允許相互串聯,一個府邸最多也不過兩三百人,就算占領了武庫,又能干些什么呢?”
“況且楊駿到底只是太傅,他的黨羽,同時也是朝廷的臣子,只要我們能以戒嚴的名義控制京師,搶在楊駿反應前,先一步將這些人管控起來,他們定然惶恐不安,別說抵抗了,多半會束手就擒。”
他說到這,眾人相互交流眼神,都露出肯定的意味:這個法子非常穩妥,沒有什么多余的步驟,不需要眾人冒險,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而菑陽公衛瓘開口道:“戒嚴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策略,但是動用的人力未免太多了,如此一來,楊駿和楊濟府上的那些死士該怎么處理?你還能帶多少人去討伐楊駿?”
孟觀當眾伸出四根手指,淡然道:“四百人即可!”
“四百人!”
此話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楊駿平時出入的侍衛都不下百余人,府內的侍衛最少也有六百人,且無一不是身高體闊、能負甲終日的壯士。這個孟觀哪里來的自信,竟然四百人就敢去攻打太傅府?
衛瓘很欣賞孟觀的勇氣,也不免問道:“是否有些托大了?照我看,再怎么樣,軍中千把人還是能勻出來的。”
但孟觀卻搖首拒絕,斬釘截鐵道:“兵貴精不在多,正因為只有四百人,才不至于使楊駿黨羽生出警惕,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而且我這四百人,是楚王殿下精心蓄養,鍛煉了數載的,槍陣、劍陣、遠射,樣樣皆通,最重要的是上下一體,同心同情,若上了戰場,足可以以一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