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和夏國有仇,以及日常的所作所為,吳大腳被列入了‘親北人員’,順利的成為了一名什戶。
“都給我聽好了!”
都尉站在石頭上,對著整編后的隊伍高聲喊道:“興慶府已經沒有糧食可吃了,再這么待下去,你們都得餓死!”
“不過,只要到了漠北,你們就能活命。那里有大片的草場,數不盡的牛羊,還可以自己開墾土地種植糧食。”
“按照我北疆的規矩,每年只會收你們四成的租稅,剩下的六成都是你們自己的,足夠你們養家糊口了。”
這話一出,很多人心中依舊忐忑,但也有人眼中露出了向往的神色。
他們不知道漠北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至少有了一條活路。
這么多人繼續留在興慶府,草根樹皮都吃不上啊。
于是,所有人只能帶著自己的家人前往漠北。
此次北疆大軍南下,除了六鎮主力之外,還有四個草原萬戶的仆從軍。
這些戰俘便是與這四萬仆從軍進行整編。
從二十多萬被俘虜的士兵和民夫之中,挑選出六萬比較年輕的漢子。
與這四萬草原仆從軍共同組建十個萬戶民軍。
每個什戶之中,有四個草原民戶和六個西夏漢戶。
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用夏國漢民去平衡漠北游牧部族的人口比例,相互監督。
另一方面,也能讓這些來自夏國的漢民在當地民戶的幫助下,快速適應漠北的生活方式。
這十個萬戶將會分批次的返回草原。
加上留守草原的人,那個時候的中海和東海兩地,將會有一百二十多個千戶。
而在大同府,范家和另外兩家糧商正緊鑼密鼓地籌集糧食。
一艘艘滿載著糧食的船只順著黃河而下,運往斡羅孩城,然后由車馬轉運北上。
沿途建立起一個個的糧站,盡可能的讓移民們不會餓死在途中。
皇宮,李靈陽再次回到了這個熟悉的地方,但卻早已經物是人非。
熟悉的宮道上滿是北疆軍士兵,黃底紅邊的甲胄在暮色中格外扎眼,大夏禁軍的身影早已散盡,父皇母后更是杳無蹤跡,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在胡立引領下,李靈陽頭覆紅蓋頭,由兩名丫鬟攙扶著踩過厚毯走向大殿。
這里原是夏國莊嚴肅穆的議事大廳,此刻卻喧聲鼎沸,成了北疆諸將的宴會廳。
眾將領早就開始了推杯換盞,慶祝李驍納妾夏國公主。
“靈陽公主到。”
隨著胡立的一聲大喊,大殿之中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目光都聚過來,帶著好奇與審視。
而李驍抬眼望來,目光深邃如夜。
在眾多將領的盯視下,李靈陽手心沁出細汗,強作鎮定地邁著步子。
攙扶著她的兩個丫鬟更是不堪,身體抖得像落葉,仿佛踏入了虎狼窩一般,連頭都不敢抬。
“大夏,靈陽公主,拜見北疆大都護。”
李靈陽在殿中立定,朝著龍椅方向微微屈身行禮,聲音雖輕,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不必多禮。”李驍淡淡的聲音響起,穿透了殿內的寂靜。
他看著眼前這個頭戴紅蓋頭的女子,繼續說道:“你既然嫁于我李驍,那便是我李家之人,與夏國再無瓜葛。”
“往后在我北疆,當守的規矩要守,當盡的本分要盡。”
“只要你安分守己,恪守為妾的本分,善待左右,不妄議軍政,本都護自當好好對你,保你衣食無憂,安穩度日。”
李靈陽聞言,再次屈身:“謝大都護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