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黃河入海
“老板,北美市場,我們送檢的樣車,被卡在了安全碰撞和排放標準上。對方機構態度…非常苛刻,反復提出一些細枝末節甚至超出當前主流標準的要求。”負責海外業務的經理聲音低沉,“我們改進一次,他們就提出新的,感覺…是在故意拖延。”
“歐洲方面,幾個主要國家的進口配額限制突然收緊,尤其是針對亞洲新興工業體的整車進口。我們的申請…石沉大海。”
“日本市場…”經理頓了頓,臉上帶著憋屈,“豐田、日產幾大本土車商反應極其激烈。我們嘗試接觸的幾家潛在經銷商,全都遭到了明里暗里的警告和抵制,沒人敢接我們的車。”
“韓國情況類似,本土保護主義高墻豎著,根本進不去。”
壞消息接踵而至。歐美日韓市場的大門,被“標準”、“配額”、“本土保護”以及赤裸裸的行業聯合抵制,死死焊住。
黃河汽車這艘剛駛出港灣的新船,迎面撞上了銅墻鐵壁。
辦公室里氣氛壓抑。
巨大的世界地圖掛在墻上,象征著發達市場的區域被醒目的紅色標記覆蓋,如同猙獰的傷口。
“意料之中。”何雨柱的聲音打破了沉默,沒有憤怒,只有早已洞悉一切的了然。
他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手指掠過那片刺目的紅,最終停留在廣袤的非洲大陸和東南亞區域。
“既然‘文明世界’不歡迎,那我們就去更需要車的地方。”
他的手指點在地圖上:
“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他們有什么稻米、橡膠、棕櫚油、木材、錫礦。”
“非洲:尼日利亞有石油,扎伊爾(剛果金)有銅鈷,贊比亞有銅,南非有黃金和鉻鐵礦…還有,糧食缺口。”
何雨柱轉過身朗聲道:“告訴貿易部,改變策略。歐美日韓要現金我們沒有硬通貨優勢。但非洲、東南亞缺車,尤其是結實耐用的卡車、工具車!他們手里有我們需要的礦產、糧食、原材料!”
“用我們的車,換他們的礦,換他們的糧!不要只盯著整車出口利潤,做二道販子,做資源置換!”
“具體操作:聯系目標國家的礦產公司、大型種植園主、國營貿易公司。告訴他們,黃河的‘磐石’卡車,能扛能拉,適合他們的路況;‘勇士’吉普,結實耐用,維護簡單。不要美元,不要英鎊,用礦石、用稻米、用橡膠、用木材來換!我們負責把貨運到港口,他們負責把我們要的資源裝上船!”
“價格,按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價折算,雙方派員核定質量。運輸成本,共同承擔。簽易貨貿易合同,規避外匯管制。”
指令清晰而務實,帶著破釜沉舟的氣勢。
很快,黃河貿易公司的團隊帶著厚厚的產品圖冊和易貨方案,飛赴曼谷、吉隆坡、雅加達、拉各斯、金沙薩、盧薩卡……
談判艱難而充滿土腥味。
在曼谷,黃河的“磐石”卡車與泰國香米掛上了鉤。
一車車的稻米從湄南河平原的倉庫運出,裝上來接貨的散裝貨輪,而嶄新的黃河卡車則開進了泰國運輸公司和大型種植園的車隊。
在扎伊爾科盧韋齊的銅礦區,黃河的談判代表在簡陋的辦公室里,與礦主就著一瓶劣質威士忌討價還價。
最終,一批批粗銅錠被裝上開往遠東的貨輪,換回的是能在礦區泥濘道路上奔跑的“磐石”卡車和供管理層使用的“勇士”吉普。
南非約翰內斯堡。
一家為礦山提供重型設備配套服務的公司老板,看著黃河貿易代表帶來的“磐石”卡車資料和易貨方案,粗糙的手指敲打著桌面。
“鉻鐵我們有。但你們的車,能扛得住礦區的路能拉得動我們的設備”
“您可以指定路線實地測試。”黃河代表不卑不亢。
三天后,一輛滿載配重的“磐石”卡車在南非某處條件惡劣的礦渣路上完成了嚴苛的測試,結果令人滿意。
一份以黃河“磐石”卡車換取南非高碳鉻鐵的易貨合同簽訂。
黃河汽車的車輪,終于碾過了種族隔離陰影下的堅硬土地,而一批批用于冶煉特種合金鋼的關鍵原料——鉻鐵,則漂洋過海,成為了黃河實業煉化廠和未來材料研發的儲備。
貨輪在公海上航行。
一艘駛向非洲的船上,嶄新的黃河卡車在甲板上整齊排列,車頭迎著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