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傘精準地控制著方向,他像一片被風操控的落葉,無聲無息地飄向目標。
靴底接觸冰冷的金屬格柵,發出幾乎被風聲淹沒的輕微“咔噠”聲。
他順勢屈膝翻滾卸力,動作迅捷無聲。
落地后他快速解開傘繩卡扣,接著巨大的降落傘憑空消失了。
沒有停留,他從空間抽出特制的液壓剪和撬棍。
檢修口格柵的鎖扣擋不住液壓剪鉗的大力咬合,沉重的金屬格柵被撬棍輕輕掀起,露出下方黑洞洞的、直徑約一米的通風豎井,冰冷的、帶著濃重機油和金屬味道的空氣撲面而來。
他探頭看了一眼,然后悄無聲息地進入,順著豎井往下滑。
豎井底部是巨大的空氣處理機房。
數臺巨大的工業風扇持續發出低沉而穩定的嗡鳴,這巨大的背景噪音完美掩蓋了所有細微的聲響。
機房里管道交錯,粗壯的電纜如同藤蔓,巨大的過濾器和冷凝器組成了鋼鐵叢林。
何雨柱稍微辨識了一下方向,就沿著管道標識,向更深、更核心的區域快速移動。
通道盡頭,一扇厚重的、標有“研發部-最高密級”字樣的防爆氣密門出現在眼前。
門側是閃爍著紅光的密碼和id卡雙重驗證面板。
何雨柱沒有嘗試破解這幾乎不可能短時間突破的電子鎖。
他的目標是門上方天板一塊不起眼的檢修蓋板——那是通風管道的入口。
他踩上旁邊粗大的管道支架,用撬棍小心撬開蓋板邊緣的卡扣,無聲地挪開蓋板,露出僅容一人勉強鉆過的管道口。
一股更濃的、混合著電子元件和化學溶劑的氣味涌出。
通風管道狹窄而布滿灰塵,他只能匍匐前進,根據管道的走向和下方透出的微弱光線判斷位置。
爬行了大約二十米,下方傳來清晰的交談聲和儀器運行的滴答聲。
他停下,小心翼翼地挪開一塊百葉式出風口格柵,透過縫隙向下望去。
這是一間巨大的模型室兼設計討論空間,絕非尋常工廠車間。
房間中央是一個巨大的、覆蓋著藍色絨布的展示臺,上面放置著一個比例縮小的、造型極其怪異的飛機模型。
它通體由深灰色復合材料構成,棱角分明,如同由無數個鉆石切割面拼接而成,完全不同于任何現役戰機的流暢外形。
模型周圍散落著大量圖紙、計算尺、三角板,墻壁上掛滿了手繪的氣流分析圖、雷達反射截面(rcs)模擬熱力圖,那些扭曲的等高線和刺眼的峰值區域,無不指向一個核心概念:低可探測性。
f-117!雖然此時它還沒有這個正式代號,但這獨特的多面體構型,正是未來“夜鷹”的雛形!
地方沒找錯,何雨柱輕輕‘吁’出一口濁氣,不然冒這么大風險就太不值當了!
此刻已是凌晨三點多,模型室內并非空無一人。
兩名穿著工裝、戴著厚厚眼鏡的技術員正坐在角落的繪圖桌旁,對著攤開的圖紙低聲爭論著什么,旁邊放著喝了一半的咖啡。
他們的神情專注而疲憊,顯然是在進行夜班值守或趕工。
房間另一端,靠近一扇厚重防爆門的地方,一名身著保安制服、腰間佩槍的警衛坐在椅子上,腦袋一點一點地打著瞌睡,對技術員的爭論充耳不聞。
何雨柱輕輕移開通風口的百葉格柵,動作緩慢得如同慢放鏡頭,沒有發出一絲金屬摩擦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