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給我些時間,我要先處理新廠的事情,您放心后面保證不會耽誤進程。”顧元亨咽了咽口水艱難道。
“沒問題,我就是問問你,技術方面你懂,你說了算。”
“能讓我先看看么”
“還是等到時候再說吧。”
“是我著急了。”
選址的過程堪稱一場艱難的跋涉。
洪浪帶著團隊幾乎跑遍了香江所有符合面積、隱蔽性和基礎條件要求的工業用地,甚至考察了離島。
顧元亨和咸興堯則化身“挑刺專家”,對每一處候選地都嚴格評估其電力負荷潛力、地質穩定性、交通承載力和可能的隱蔽性缺陷。
最終,他們鎖定了一個位于新界西北部、靠近后海灣的廢棄船廠舊址。
這片區域遠離市區,周圍多山丘和稀疏村落,原本的幾座大型鋼結構廠房雖然破舊,但主體結構尚算堅固,空間巨大,凈空高度勉強達標。
最重要的是,這里有一條早年鋪設的工業專用高壓線,雖需升級擴容,但基礎尚存,比從零開始拉專線快得多。
通往此地的道路雖然老舊狹窄,但拓寬改造的阻力相對較小。
“老板,就是這里了!”洪浪指著地圖和照片,“雖然要投入巨資改造,但勝在基礎好,夠偏僻。而且這片地我們正好能通過置換拿到長期使用權。”
顧元亨也點頭:“廠房主體結構可以利用,省下大量土建時間。電力擴容和道路拓寬是硬骨頭,但只要錢和關系到位,半年內應該能具備初步安裝條件。至于噪音和震動只能靠后期加裝巨型隔音屏障和深挖減震地基來緩解了。毫米波暗室這類特殊要求的,得在原有廠房里再‘套盒子’。”
何雨柱沉吟片刻,“半年,不能再快了”
“老板,這已經是極限速度了。電力局那邊,我們已經找了霍生幫忙協調優先排期。”洪浪解釋道。
“好,那就這里。阿浪,你全權負責場地改造,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材料。老顧,你和興堯負責細化設備布局和廠房內部改造方案,確保每一臺設備都有最合適的‘窩’。”何雨柱拍板。
“明白!”兩人精神一振。
一周后,新廠開建了。
廢棄的船廠舊址日夜轟鳴,重型機械進場拆除危舊結構,加固主體鋼架;高壓線塔開始架設新的粗壯電纜;原本狹窄的鄉間道路被迅速拓寬、夯實。
洪浪幾乎住在了工地上,協調各方趕進度。
與此同時,何雨柱將每種設備的具體尺寸、重量、安裝要求等詳細參數(自然是空間掃描所得)交給了顧元亨。
拿到這些“精準情報”的顧元亨團隊效率大增,內部改造方案迅速敲定。
設備到位的過程,則讓所有參與核心項目的人,從最初的極度震驚逐漸變得近乎麻木。
當第一臺龐大的真空感應爐主體構件在深夜被重型平板車悄無聲息地運抵改造中的廠區時,負責接應的工程師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這東西怎么可能無聲無息地從國外運進來海關呢碼頭呢
接著是定向凝固爐、那臺巨大的reishauerrz400磨齒機、拆解后依然如同鋼鐵怪獸般的40w旋翼塔組件……一件件只存在于圖紙和傳說中的設備,如同變魔術般出現在預留的工位上。
甚至還帶著配套的操作手冊、維護指南甚至是一些零散的實驗記錄。
顧元亨和咸興堯從最初的狂喜、難以置信,到后來的沉默、專注。
他們不再追問來源,只是帶著最核心、簽下最嚴苛保密協議的團隊,全身心投入到設備的安裝、調試和基礎運行測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