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指揮部里,電臺的呼叫聲依舊頻繁,但內容已經變成了物資調配、傷員轉運和重建規劃。
時間飛快,轉眼就到了八月十五日。
何雨柱站在臨時搭建的瞭望臺邊,目光掃過這片經歷了浩劫又重新梳理的土地。
史斌帶著一身疲憊走近,嗓音嘶啞:“老板,最深、最險的幾個點都反復搜過了,能動的機械都動用了,
何雨柱沉默片刻,視線落向遠處成片的瓦礫堆:“盡力了就好,讓兄弟們分批休整,救援任務就要結束了,我們該回家了。”
史斌點點頭,他明白老板的意思。
最初的應急救人階段已經過去,他們的使命進入了尾聲。
隨后何雨柱去指揮部找到老趙:“趙叔,現在情況穩定了,我們該走了。”
趙豐年看著何雨柱良久才出聲:“是啊,你們該回去了,重建家園的事情需要我們自己動手。”
何雨柱平靜地點了點頭:“這個我們幫不上忙,不過要是有需要,你可以聯系我,這是我的電話。”
何雨柱給了老趙一張紙條,上面是他家里的電話。
老趙看后后,直接用火柴點燃。
香江救援隊要離開的消息很快傳開。
不過救援隊并沒有因此休息,醫護們把所有的醫療器械、急救藥品仔細登記,集中移交給了指揮部指定的醫療小組。
帶來的工程機械移交給了指揮中心
現在救援隊就剩下代步的車輛,撤離前一天晚上,醫療小組的帳篷舉行了最后一次交接會。
胡文學把厚厚一沓病歷和后續用藥建議交給了當地臨時醫院的院長,又細致交代了幾個重癥病人的觀察重點。
“都記下了,請放心。”院長緊緊握著胡醫生的手。
八月十六日,拂曉。
沒有盛大的告別儀式,香江救援隊開始有條不紊地整理個人行裝。
東西本就不多,很快就收拾停當。
隊員們安靜地列隊,一輛輛黃河‘勇士’越野車發動,準備駛離這個奮戰了近二十個晝夜的地方。
隊伍緩緩開出體育場的大門,外面卻站滿了人。
沒有鑼鼓喧天,也沒有紅旗招展,有的是默默送行的人群。
街道兩旁,密密麻麻都是聽到消息自發前來送別的居民。
有拄著拐杖裹著紗布的老人,有抱著孩子的母親,有剛剛能下地行走的傷者,更多的是那些在救援中與黃河隊員們共同刨挖、肩扛手抬過的青壯年。
人群安靜得只有低低的啜泣和一聲聲壓抑的“謝謝”。
當車隊駛過時,有人深深鞠躬,有人抬手用力擦拭著臉頰,更多的人則是揮手不停。
隊員們坐在車里,胸膛起伏著,有人扭頭看向窗外,有人緊抿著嘴唇用力眨眼,沒人說話,車廂里一片沉甸甸的寂靜。
他們在這里見過太多眼淚,此刻場景卻更讓人心如擂鼓。
隊伍駛近通往城外的路口,眼前景象讓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道路兩旁,站著肅立的方陣。
那不是居民,而是軍人——參與救災的幾支部隊官兵,得到命令后在短時間內完成集結。
他們身上的軍裝洗得發白,沾著泥點,有的還帶著傷臂,但身姿依舊挺拔。
人數眾多,沿著主干道排成數條看不到頭的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