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車在琉璃廠文化街附近找了個地方停下。
李成儒邊解安全帶邊說:“何總,就這兒了。里面街窄,車進不去,咱們得走著。”
幾人下了車,走進這條聞名遐邇的文化街。
街道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鋪,匾額楹聯,墨香隱隱。
關之琳和鐘楚紅好奇地打量著兩側店鋪櫥窗里陳列的瓷器、書畫、文房四寶,感覺像是走進了另一個時空。
“這里.和香江的摩羅街好像不太一樣。”鐘楚紅小聲對關之琳說。
“紅姐還逛過古玩街?我是一點都不懂的。”關之琳回應道,不過目光卻被一家店門口博古架上的一對粉彩花瓶吸引。
“沒事逛著玩么,他們說能撿漏什么的,我也不懂。”
“二位,撿漏那得是行家才成。”李承儒道。
“李同志,你不能帶何大哥買假的吧?”關之琳道。
“那不能,咱們去的地方賣的可都是真貨,前面就到了。”
“那還差不多。”關之琳道。
何雨鑫見到很多老外,于是問道:“成儒,這地方怎么這么多外國人?”
“嗨,這不是國家提倡創匯么,這幫人就把外賓都往這邊帶,還別說老外也喜歡咱老祖宗的玩意兒。”
“哦!”何雨鑫意味莫名的來了一句,臉色卻不怎么好看,他老哥可是跟他講過小日子搶國寶的事。
還有老太太也提過,八國聯軍搜刮寶貝。
李成儒熟門熟路地引著他們走進一家門臉頗大的“文物商店”。
店內光線明亮,玻璃柜臺里整齊陳列著各類瓷器、玉器、銅器,墻上掛著書畫,多寶閣上則擺放著一些較大件的器物。
一名穿著中山裝的中年店員迎了上來。
“同志,想看點什么?”店員態度客氣,但帶著幾分審視。
這年頭,能進來逛的,尤其是帶著女伴、氣度不凡的年輕人,多半有點來頭。
何雨鑫點點頭:“看看家具,老家具。另外,瓷器、書畫也看看。”
“家具在后院和旁邊的庫房,需要的話我帶您去看看。瓷器和書畫在這邊,請隨意看。”店員說著,目光在何雨鑫身后的李成儒和兩位打扮時髦的女士身上掃過,心里大致有了數。
何雨鑫先看瓷器,香江家里也有,因為姥爺喜歡,他大哥就弄了一些回去,家里還有一些書,上學的時候他也看過。
看真假有點難,可是辨別是什么時代的他還是能看出點門道的。
很快,一對清中期的青花纏枝蓮紋賞瓶和一套清晚期的粉彩八仙人物蓋碗吸引了他的注意。
店員小心地拿出來給他上手看。
“這瓶子品相不錯,畫工也細。”何雨鑫上手看了看。
“同志您好眼光,這是今年剛收回來的,一對難得完整。”店員介紹道。
“什么價?”
店員道:“這一對,外匯券八百。”
何雨鑫心里換算了一下,差不多兩千多港幣,價格還算公道。
他又指了指那套蓋碗:“這個呢?”
“這套粉彩八仙,畫得精細,一套八只帶蓋,外匯券五百。”
“還有沒有更好的?”何雨鑫沒立刻決定。
“有,先生是喜歡大物件,還是小物件?”
“都可以,我最近買了套宅子,家里缺物件。”何雨鑫道。
“敢問先生多大的宅子,沒有別的意思,我好看著給您推薦。”
“三進的宅子。”
“嘶”店員倒抽一口涼氣,這連房子帶裝修就得十多萬,再加上要用老物件添置,這花費奔二十萬去了,這可是大金主啊。
“您稍等,我去給您拿。”
“怎么你們店里的好東西,還都藏著掖著啊!”
“那倒不是,東西比較多,這稍微好點的,它也怕磕碰不是,只有客人提了要求我們才把寶貝從后面請出來。”
“這說法倒是有點意思,那就多請幾件寶貝出來,讓我們開開眼吧,錢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