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上楚、關二女,四人驅車再赴琉璃廠。
路上何雨鑫說是今天兩個事情看房子和買家具,所以到了后,四人去的仍然是國營的文物商店,因為李經理說過買東西國營的雖然貴點,可是最保險,而且國營的實力足夠,收到的東西也全。
今個還是李經理的班,他們那么著急辭職,黃河這邊的店面還沒找好呢,他現在辭了就等于在家待著了。
“何先生,今個還看什么?”還假裝跟何雨鑫沒那么熟,仍舊當作大客戶對待。
“李經理,不知道貴店成套的家具多不多,上次光顧著看擺件了,家具倒是給忘了。”
“有,有,不過都沒在外面擺著,各位屈尊,跟我去倉庫看看?”
“可以。”何雨鑫道。
“小宋,外面你盯一下,我帶幾位客人去看看家具。”李經理朝柜臺的方向喊道。
“知道了經理。”
“幾位,請吧!”李經理做了個請的手勢。
家具倉庫可比文物商店的店面大得多,里面堆滿了各式家具,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木頭香氣和漆味。
一個老師傅正戴著老花鏡,就著窗口的光線修補一只翹頭案。
“劉師傅!忙著呢?我帶位朋友來看看家具。”
劉師傅抬起頭,一看是李經理,忙起身道:“經理,怎么是你親自帶過來了。”
“這可是大客戶。”
“哦,幾位想看什么?廳堂的?書房的?還是臥房的?”
“都要看,要最好的。”何雨鑫環視倉庫回道:“家里是三進剛翻新的宅子,什么都沒有。”
劉師傅放下手里的工具道:“那可得有得選了,幾位這邊請。”
他引著幾人,往另外一個倉庫走,李經理笑著解釋道:“那邊才是精品,這邊都是大路貨。”
“原來是這樣啊!”何雨鑫笑道。
說是小倉庫,其實也不小,也有五六百平方,里面整齊地碼放著各式家具:黃花梨的圈椅、紫檀的方桌、雞翅木的書架、櫸木的榻.種類繁多,保存得都相當不錯。
“這些都是這幾年收上來的。”劉師傅語氣里帶著自豪。
李經理道:“有些是以前大戶人家出來的,有些是抄家退還后子弟急著變現的,這些都是成套賣,很多人買不起,所以越來越多,價錢都還可以。”
何雨鑫掃了一圈點點頭,他不懂深奧的木器知識,但木頭的好壞和家具的款還是能分清的。
這些家具用料扎實,工藝精湛,雕花細膩,透著歲月的溫潤光澤。
“這張紫檀雕花羅漢床什么價?”他指著一張寬大的臥榻問。
“您眼力好!”劉師傅贊道,“這是清中期的,用料是真正的南洋紫檀。一口價,外匯券一千二。”
何雨鑫點點頭,沒還價,又指向一套黃花梨的桌椅:“這套呢?”
“明末的黃花梨桌椅一套,一桌四椅。外匯券一千八。”
“我怎么感覺這木頭的東西,這怎么比外面的那些瓷器還貴啊?”李成儒沒忍住問道。
李經理聞言笑道:“這位同志有所不知,這木頭家具,尤其是這類硬木家具,講究的是‘一木一器’,料大、料整極為難得。您看這黃花梨的紋理、這紫檀的密度,都是經過幾百年的時間沉淀下來的。好的瓷器固然珍貴,但這類頂級木材的生長周期極長,存量有限,且家具制作耗費工時,傳承不易,能完整保存下來的成套精品,自然價值不菲。這價格,真不算貴了。”
“這樣啊,不過真挺貴的。”李成儒咂舌。
“相比較于松木那些打造的肯定是貴。”李經理笑道。
“還有這家具能保存這么久,都是因為木頭的關系,不然早就朽掉了。”劉師傅補充道
何雨鑫點點頭道:“你們是行家,那就幫我們介紹介紹,我家的宅子大概”
他把三進宅子的情況介紹了一下,然后劉師傅又問了每間房子的情況,主要就是問大小,和何雨鑫想要什么風格。
何雨鑫也不懂,劉師傅道:“全部統一風格,那基本上沒可能,我們這也湊不齊,可以考慮一進一院子用一種,我們這能湊個大概其。”
“那就按劉師傅的說的,你們幫我推薦,我先看看樣式。”
“好。”
之后他們在劉師傅的推薦和李經理的介紹下,仔細看了庫房里的各類家具。
最終,何雨鑫選中了一套黃花梨的明式客廳桌椅、一套紫檀的書房家具(包括書案、書架、官帽椅)、一張紫檀羅漢床、以及多套用于不同房間的花梨木、櫸木桌椅、柜架,甚至連廳堂的條案、臥室的拔步床、貴妃榻都一一配齊。
“就這些吧。”何雨鑫大致圈定了需要的物件,林林總總加起來,足以將他那三進宅子的主要房間都配備齊全,每進院子的風格統一,且都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