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前,馬曉玲的家人也是做好了心理準備的。
該說不說的,人家既然能找到張紅旗和趙鐵柱的住處,自然也清楚,這倆貨住招待所的手續不對。
捎帶腳的,也就知道他倆是剛進城的農民。
這一家人倒也沒有瞧不起農民的心思,就是提前揣摩一下,真心感謝這小哥倆,他們會提什么要求。
這玩意咋說呢,表達謝意的方式有很多種,你總得讓人家感覺到你的誠意吧?
在他們想來,張紅旗和趙鐵柱要么表示,見義勇為不需要感謝。
要么直接說,想要留在沈陽,希望給安排個工作之類的。
如果是后一種,那好說,托關系給這倆小子安排到不拖后腿的崗位上。
如果是前一種,麻煩一些,自己家里主動一點,提出托關系給這倆小子安排到不拖后腿的崗位上。
不能怪人家馬曉玲的家人會這么想,大環境如此。
別說是留在沈陽的機會了,即便是在清泉縣縣城里劃拉個正式工名額,對于普通農民而言,都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結果誰也沒想到,這倆實誠孩子竟然想要子彈!
“紅旗柱子,跟叔兒說說,你倆要子彈嘎哈?”
都準備走了,馬曉玲她爹又來了興致。
“俺們哥倆是巡山打獵的獵戶,子彈可金貴著呢。”
“那啥,要是為難,那就給俺們補五十斤白面也行。”
張紅旗和趙鐵柱這些話一說出來,劉浩想捂臉,屋里其他人紛紛微笑。
馬曉玲的嫂子笑著說:“小兄弟,不為難,指定給你們弄到子彈。”
轉身又沖著馬曉玲她爹:“爸,我回去就跟李叔叔打個電話,他就在清泉縣呢。”
“行,交給你來辦。”
一幫人樂呵呵的來,又樂呵呵的走,回去的路上免不了要感慨一番,不愧是見義勇為的孩子,這也太實誠了!
實際上,要子彈這事,昨天晚上張紅旗和趙鐵柱就商量好的。
趙鐵柱不用說,自然是惦記著三口人過日子。
張紅旗也不樂意現在就留在沈陽,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張紅旗并非不懂人情世故。
昨天那種情況,救人是應該的,人家想感謝,他真不至于矯情。
可留在沈陽之后,該怎么辦呢?
如果接受了馬曉玲家人安排的工作,那么人家就不再欠你什么了。
也就是說,在工作崗位上,張紅旗是得不到額外的照顧的,最起碼不會很多。
而且,想來不會是什么緊要的單位,更別提關鍵崗位了。
眼下看起來,留在沈陽有著無與倫比的誘惑,可張紅旗清楚的知道,再過些年,這座輝煌的工業城市將會落寞到何種程度。
鐵飯碗,也有砸碎的一天。
面對歷史的巨變,張紅旗自問沒有逆轉乾坤的本事。
真到了那時候,現在選擇留在沈陽,未必就是什么好事情。
反倒是,張紅旗繼續留在靠山屯,憑借打獵的手藝,可以積攢不少錢。
等到放開了約束,那些錢,自然能夠滾雪球。
別的不說,哪怕張紅旗啥也不懂,他總會買房子吧?
更何況,他多多少少知道點東西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