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剛開始賣沒多久嘛,還沒經歷過長時間的閑置。
所以報價的時候,肯定有多賣一點是一點的心思。
這家則不一樣,賣的時間太久,早就沒了心氣,直接說底價,能賣出去就成。
劉浩雖然沒賣過房子,可這個心理,他是把握的很準的。
張紅旗和趙鐵柱每個屋子都轉轉看看,除了落了不少灰,實際上倒也不算太差。
甚至單從寬敞程度上和今后居住的舒適度來講,明顯比那兩緊挨著的院子更強上一籌。
至于剩下的,哥仨也都轉過去瞅了一眼。
沒鑰匙進不去不要緊,在外頭也能大概估計個差不多。
這些房子是一批建成的,這年頭又沒什么獨特例行那一說,除了面積上的差別,院子里面的布局啥的,都大差不差。
沒院子那些更好說了,基本是一個模樣的。
這地方住的人也不少,不過不鬧騰,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因素,路上碰到的寥寥幾個,也都感覺好相處的樣子。
“柱子,這地方不賴,整一套吧?”
“嗯吶,就那倆挨著的,咱一人整一套!”
實際上,但從張紅旗和趙鐵柱的需求來講,是沒啥挑的。
畢竟緊挨著的,就那兩套。
但凡里頭瞅著是那么回事,就能買下。
可要是沒有緊挨著的呢?
這地方,哪怕是張紅旗有著后世的記憶,也覺得住著挺好。
甚至再過幾十年,這樣的住房,拿樓房換,張紅旗也不樂意。
反倒是那套院子大的,屋子也多一間那個,張紅旗瞅著也不賴。
咋說呢,后世動輒數十上百萬的商品樓,讓他感覺,眼下買這些帶院子的房子,就跟撿漏是一個心態。
說白了,還是覺得買到就是賺到,撿了便宜嘛。
正經來說,這個心態是不對的。
再過十來年,哪怕這片地方不拆遷呢,啥房子也賣不上好價錢了。
伴隨著九十年代下崗潮的到來,整座城市都陷入到泥潭當中,還說啥房子不房子的。
真要是想投資,那就找門路去京城,亦或者去那些未來烈火烹油的沿海城市。
哥仨一路商量,找那兩家屋主砍砍價,估摸著兩千一二就能買下來。
對于賣家而言,能夠遇到合適的買房人實屬不易,所以劉浩一聯系,兩家都沒耽擱。
碰了頭見了面,兩邊商量了幾個來回,最后兩院子都以兩千一百五十塊成交。
買這種房子還有一個好處,普通人想要過戶改名字,或許會很麻煩,但這院子的屋主卻早早就跟房管所打聽清楚了,不然他也不敢賣。
正經的,普通人能接觸到的房子,也都是單位分的,買賣啥的,碰上不懂行的,顛顛跑幾趟都算是省事的。
雖說各種手續都沒背啥虧,可整體折騰下來,再把院子屋里都拾掇一遍,等到能住人了,也就該出正月了。
前后二十天,張紅旗和趙鐵柱各自在沈陽多了一套房子,帶院子那種,美滋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