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春當時是有些生氣心疼自家小孩的,后來從倉庫空間里找到了藥膏給他抹、傷痕漸漸消失,氣也漸漸消了。
再想起來,小姑娘當時嚇壞了的應激反應也算正常。
再聽小姑娘提起,許知春忙點頭答應:“放心,一定不會留疤的。”
“嗯!許姐姐再見,過一陣我還來,啊,我替我爹來看土豆和紅薯!”
說的許知春和紀嬤嬤都笑。
“只要盧老爺同意,我們當然歡迎!”
“那就這么說定啦!”
盧曉月高高興興,這才痛快上了馬車。
馬車離開村子的時候,許多人遠遠張望著好奇極了。
馬車不見影了,許知春家里卻熱鬧了。
都是來打聽八卦的。
大家伙兒居然還以為是來巴結明軒這個童生的,許知春哭笑不得。
從她僅有的《范進中舉》的經驗來看,這上門巴結啊、送銀子送田地房子等等,也得是個舉人才成吧?
也不一定,畢竟各個朝代都不一樣。
范進那會兒是因為舉人不往上考了也可以做個小官小吏了,等于可以手中掌權了,自然有人巴結。
現在么,想要獲取有用的權威官方信息實在太難,這升學政策啊、待遇啊等等,她屬實也并不知曉。
但是,總而言之,紀嬤嬤她們真的不是沖著童生所以上門巴結的啊,是這么回事兒
許知春趁機將與紀嬤嬤串通好的說辭一一道來,挺好,這不立刻就有實踐機會了,趁著記憶還新鮮復盤,不會出錯。
“原來是這樣啊!”
“那也很了不得,就說知春人品好嘛,果然不錯。”
“可不是!”
于是許知春又收獲了一通夸贊。
許知春:“.”
眾人吃了瓜,心滿意足的離開。
許知春不知道的是,因為這個事兒,她那大伯母張氏又鬧了一場尷尬。
村里的事兒一向來傳的快,盧曉月、紀嬤嬤她們還沒走呢,滿村沸沸揚揚已經傳開了都在說那是前來巴結小神童的城里有錢人。
張氏不服氣,酸溜溜的嚷嚷:“我兒子這會兒不在家,若是我兒子在家,準定也有人上我們家去!我家兒子也不在意這個,他如今還在學堂里用功呢,一個童生罷了,也沒什么好得意的。”
這話大家雖然覺得是吹牛,但也有幾分道理。
結果辟謠了紀嬤嬤她們身份之后,真相大白,張氏便叫人嘲笑了幾句,氣得夠嗆跟人大。還是梁大伯知道了去把她拎回家去,一通好罵
終于評分到八分啦,感謝感謝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