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維搖搖頭,面色微微凝重,“我只是沒想到,會差點連累了清河村,到底是經驗不足,低估了人心險惡。”
陸維從記事起,就被母親逼著讀書,逼著他一定要讀出個人樣來。
寒冬酷暑,村里的孩子漫山遍野的跑,他五更天不亮就要起來背書,看不清書上的字就一遍一遍的背,背到他嗓子疼的要命,餓著肚子一碗水一碗水的喝,才能勉強壓下腹中的饑餓。
他為了讀書吃足了苦頭,但他實際上并不是一個十分有定性的人,沒有天生的穩重,更沒有愿意為了讀書熬干心血,他只是不能辜負母親的苦心。
他也沒辦法怨母親一定要逼著他讀書,他看到她的苦,看到她在那個人走后滿心的怨恨不甘,遭受著流言蜚語,熬到早早花了眼,也要賺錢供養他。他為此經歷過漫長的掙扎,無數次的想要質問母親,在那個不負責任的男人面前爭一口氣就那么重要嗎?重要到從來不問他的想法,重要到熬干她自己的生命也不肯放棄,就真的那么重要嗎?
那個男人就有那么重要嗎?
但身為人子,他問不出口。
他也沒有辦法叛逆的放棄,若是為了對抗母親而放棄,那他跟那個不負責任拋妻棄子的男人又有什么區別?
他真正的心甘情愿是在他教了陸泱泱幾個字之后,那時候還不到他肩膀高的小蘿卜丁,穿著滿身補丁的衣服幫他撿柴火,找來兩個還沒手心大的鳥蛋,自己餓的要命也要堅持分給他一個,說他將來要是考了狀元,一定要記得報答她。
他突然就明白了讀書的意義。
母親有自己的苦難和堅持,那是她選擇的路,他縱使不能理解,卻也不能置喙她的人生。
他可以學的好也可以學的差,可以努力也可以放棄,但他首先得明白的一件事是,他讀書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母親的那口氣,也不是為了有朝一日見到那個拋妻棄子的男人時讓他后悔。
都不是。
是他讀書以后明理,出人頭地之后能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可以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報答陸泱泱在他求學路上無數次的扶持,報答村里人對他的照顧和托舉,他要先有能力,才能去做這些事,而不是憋著一口氣,一事無成。
讀書能夠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他得先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才能去回顧從前的選擇。
在過早的明白了讀書之于他的意義之后,往后的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對他而言,都不算什么,甚至這一路都十分的順遂,順隧到他差點要忘記他對那個男人的質疑。
是來到京城以后,他隨著蘭老太傅的一個弟子去拜訪故交時,對方無意間提了一句,說他這模樣倒是瞧著有幾分眼熟,就是想不起來了。他才陡然驚醒,自己忘了一件多重要的事。
他幾乎是立即著手安排,一邊調查二十多年前有沒有什么姓陸的官員犯了大罪的,一邊暗中安排人回清河村去守著母親,以免出事的時候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