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秦長青遠離后,令史枯再度抬頭,眼中露出憂慮,目送著他離去,長嘆一口氣。
“秦官是我大秦治理的根本。”
“昔日陛下實行‘任子’制度時,雖功臣之后不能如同春秋時期直接入仕于朝,但至少能任職地方,雖然略有僭越但還可接受。”
“如今像秦長青這樣的身份不明人士竟能堂而皇之地進出學室,雖護駕有功,但他若擔任秦官豈能如此輕易決定?”
“若縱容這種風氣繼續蔓延,終有一日軍政將會被六國殘渣侵蝕。”
“屆時,所謂的秦官又將如何保秦?秦法又如何令人信服?”
“君上,何至于此?”
......
返回學室。
秦長青坐下拿出自己帶來的籌算棒。
算籌的運算規則是:“凡計算之法,須先確定各位數,一位縱、十位橫,百立千橫、千萬相應;六位以上進五在上、其余無需重復累積,各位。”
這是一種十進位制的系統。
用交叉擺放的方法表示各個數位。若位上有零,則相應位置留空。
作為新學者,首先是識別數字,接著是分位、進退及加減法運算。
這也就是為何閬等人早早前來背誦九九表的理由。
習字、文采與軍事三項科目,努力后仍有機會趕上,但對于算學,落下一節課后追趕起來就會難于上青天。
深知算學的重要程度,大家都不敢有所松懈。
室內,大伙們紛紛朗讀起艱澀的乘法定律。
不久,室內迎來新的一員。
來客瘦削干癟,留有胡須直至胸口,身穿一身黑色衣袍,面容呈黑棕色且滿臉皺紋,然瞳孔透徹明亮,此人既是令史、同時也是墨家的一員。
他名為儉!
長青
儉原為墨者。
墨派創始后的紛爭使墨家發展分歧成三種,分別流向秦國、楚國以及齊國。
在楚國的分支秉承孟勝精神,
以傳正義、苦行的方式行道,化身游俠游走各國,制止戰爭,不惜任何暴力沖突,認為其為不道德。
但由于連年的戰事,楚國的分支成員早匿隱許久。
接下來則是前往齊國的墨者們,
他們著重理論辯論,與諸侯交談力挽國家戰爭局面,只無奈多次失敗下該派也開始逐漸勢微。如今更多與名家合流,專注研究無用的知識。
秦國分支為實際應用派,他們對政治議題缺乏熱忱,不熱衷空洞修辭而對自然界法則及實用技術產生濃烈的好奇。
自從遷居到秦國后,秦墨便開始大量設計建造農業生產和軍事器械,并用優秀的防衛技能大大增強了秦國的防御。
改派思維也隨著變化調整,
他們開始認同正當之師并從“尚同”轉變成為統治的堅定支持者。
不過墨派觀點始終跟法家意見不合。
墨派反對放棄禮儀的主張與一切法律歸于一致的做法,并堅持“獎懲機制無法完全達到目的”的看法。
早期由于天下局勢,墨派曾一度嘗試配合與妥協,但現在隨著統一,彼此差異越來越大。
近年來兩
儉就是這樣的一個秦墨。
見令史儉到來,眾人紛紛起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