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提及到韓非子的言論:“以法為教,以官作師。”
這是需要謹記的道理。作為未來的官吏,務必知曉,法度始終是高于任何其他學術觀點的存在。”
“秦律乃是我們的建國支柱。”
他凝視咸陽方向,心中或許有什么憂思,站起來冷靜地看著秦長青:“帶我看看你的書房,我想了解一下你以前受過何種教訓。”
“是否符合我國家法律,或者是否是危害秩序之言。”
聽到這話,秦長青有些吃驚,似乎明白這位官爺可能已經悄悄調查過他師長的背景并且找到了些證據,于是他不自覺地回應:
“長吏,請。”
走進秦長青的學習房間,
蠟燭光芒柔和照亮一切。
桌上仍有新鮮墨痕的作業還未晾干。室內燃燒木頭散發的暖意,以及輕微松油的氣息充斥其中。
空間盡管狹窄,
卻十分充實有序。書籍和資料密密麻麻地堆放四處可見,地上散亂擺放不少卷宗和紙張。
嬴政微微皺眉。
他靠近書架,隨機挑開一些卷軸瀏覽一番后將其放回。接著重復同樣的動作查看更多書籍。而旁邊的秦長青始終保持沉默,等待。
最終嬴政結束了翻閱,拿起一個布滿塵土的地圖模板進行端詳。上面并沒有詳細文字記載,繪制了幾幅古代諸侯地圖。
看到這嬴政隨手丟棄那地圖,
轉而提問:“這些材料,以前沒閱讀嗎?”
對此秦長青搖著頭解釋:“我不可能未曾碰過。”
他說,
“事實上,我確曾接觸它們。然而老師生前未曾傳授我那些內容。他主要是教我在處理日常生活時候如何用道教哲學指導行動方式。他在世期間,更多的是希望我能保持清凈心態。不要像他自己一樣過多干涉俗世間事。”
“我僅是粗略翻動了書頁以辨識字符而已,畢竟作為個出世者根本無需那些手段;道教觀念對我影響更大”。
嬴政略表贊許地點著頭,
他沒有表示不信。屋子里的書籍和圖紙都是陳舊已久的樣子,很難偽裝。
于是他轉向直視青年:
“想知道那位老師的身世身份嘛?”
“不必了。”秦長青輕輕搖首。
老師已經仙逝。
其真實名諱無關緊要;
我沒有機會去繼續他的遺志,亦不必承擔。只想走出自己道路。
這才是他所期待看到的情形。
嬴政負手而立。
淡然道:
“他的名字是宮。”
“曾是西周公國的重要官員。”
“過去屢次建議各國聯合攻打秦國,最終皆告失敗。之后,他逃往東周公國,并借助‘假死’策略脫身,繼而在山東六國漂泊,等到天下局勢趨于穩定時,同你一起回到咸陽。”
“他的陵寢正是面向咸陽城!”
“指向秦國的朝堂!”
說著,嬴政留意著秦長青的表情變化,但秦長青依舊保持鎮靜,并沒有顯示出太多情感。
聽罷這位大臣如此詳盡地講述先生的往事,秦長青心中不免嘆息,他已經猜到了一些先生的背景,但不曾想到先生的經歷竟是如此波折。
這也讓他明白了為何先生對秦國懷有這般執著的情懷。
時代的更替,
哪有那么容易被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