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心中,皇權最為重要。
歷史上曾有過記載,1365年朱元璋與詹同討論宋太祖趙匡胤從將領手中收繳兵權的事情時說:\"倘若宋太祖當時盡早采取措施,可能就不會出現五代十國那樣的混亂局面。
\"
因此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方面對那些有功之臣予以優厚待遇,另一方面通過法令、禮制進行嚴格約束。
洪武二年,朱元璋確立分封制度,任命他的兒子們為藩王,企圖讓他們的權威逐漸代替將領們的權柄。
藩王的地位僅次于皇帝。
而即便是對這些昔日共同奮戰疆場的好兄弟,朱元璋也毫不信任,他要把權力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將兵權分配給兒子們以確保各處安穩鎮守。
通過這樣的舉措可以看到朱元璋對于兵權的高度警惕。
而沈萬三這個商居士居然揚言要犒賞三軍!商人居士如何能插手軍隊的犒賞之事?這是不是暗指他想要籠絡軍心呢?就算朱元璋僅是一陣惱怒而后拔劍砍你算運氣不錯了!
無論如何,沈萬三現在是葉軒的岳父大人,葉軒斷不能任其胡作非為,畢竟若是沈萬三遭遇不測,牽連自身以及妹妹沈蓉也是極有可能的。
于是葉軒正襟危坐勸道:“岳父,此事絕不可行。
若單是城墻修建倒還說得過去,但絕對不要再向圣上提及犒賞三軍之事。”
沈萬三聽得正興起被葉軒打斷微微一愣隨后皺起了眉毛問道,“怎么不成?我替圣上節省開支犒賞三軍豈不是功德一件?圣上應該欣然接受啊!”
旁邊,沈金也在附和,“圣上要我家助修城墻不就是因為缺錢嘛,現在咱既幫他省錢又幫忙出錢犒賞大軍,圣上怎么可能不喜歡呢?”
“妹夫,雖說皇帝身居高位、權勢滔天,可他也終究是個人。
人性本就是能得利時絕不會推辭,只會覺得高興。”
葉軒斜著眼睛,像看著兩個無知之人一般凝視著他們。
朱元璋會開心?
他不但不會高興,反而會因為你的“好意”
而“大喜”
,順便賞你個流放三千里外的套餐,再理直氣壯地把你沈家的萬貫家財抄沒殆盡。
葉軒強壓住耐心解釋道:“皇帝天性就專斷多疑,你們不過是商人罷了,竟然還想把手伸到軍中去。
你們真以為皇帝會因此而歡欣鼓舞、寬宏大量?”
此言一出,沈萬三頓時面如土色。
他怎么竟忽略了這一點?他還以為朱元璋讓自己修建城墻,便是對自己網開一面。
為了表達忠誠和感激之情,他想著給皇帝多添幾分好感,所以才想到犒賞軍隊的辦法。
豈料這所謂的刷好感,不僅沒效果,反而還會倒扣分數。
要不是葉軒及時提醒,自己恐怕就要天真地跑到朱元璋面前獻殷勤了。
結果嘛……非但不會有獎賞,很可能反倒是招來殺身之禍!
沈蓉見狀也微微變色,暗自慶幸剛才談話之時已遣退了仆從。
若是那些話被人聽去,別說一家老小性命難保,連株連九族都有可能。
此刻回想,她不由心有余悸。
按葉軒的說法來看,如果沈萬三真的提出犒賞三軍,勢必會引起朱元璋極大不滿,甚至引來殺機,更甚者連累整個沈氏家族慘遭橫禍。
她不禁在心里感慨:
“幸好夫君睿智過人,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