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高于舊竹枝,
全憑老干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龍孫繞鳳池。
——鄭燮】
“老師,你和舒蘭醫院培養了我,回饋醫院和社會一直是我的心愿。”
浦應辛發自肺腑地表達了自己對醫院和老師的感恩,也表達了自己的醫學理念和追求。
他不求名、不求利,學醫就是憑著愛好和一顆悲天憫人、懸壺濟世之心。
“應辛,你自己覺得在美國工作的同時,可以兼顧國內的項目嗎?”
章老師面色莊重,語調平緩,邊問邊觀察著浦應辛。
“老師,我自己的角度我不能!”
“但是羅院長之前給我打電話是說只要我進了這個項目組,其他事情院方會斟酌考慮。”
浦應辛在章老師面前毫無保留,將自己的能力范圍和自己的判斷都和盤托出。
“羅院長也是這么跟我說的,舒蘭醫院雖然已是業內翹楚,但是拿這樣的項目也要看機緣。”
章院士說這句話的時候,瞟了一眼坐在對面的林筱帆。
林筱帆只是微微一笑,安安靜靜地聽著浦應辛和章老師的對話,未發一言。
“老師,你對這個項目的背景應該有所了解吧?”
浦應辛用意味深長的眼神看著章老師,說了一句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話。
“嗯。”
章老師神情嚴肅,對著浦應辛點了點頭。
他們三個人心里都清楚,這個項目是呂正送給舒蘭醫院和浦應辛的大禮包。
換做其他人根本就不會猶豫要不要參加,因為參與這個項目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不費吹風之力,就能為自己的學術生涯背書,履歷上會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曾經主持過某重點科研項目和課題。
就像之前莊靈云說的一個醫生僅憑自己的雙手和手術刀能救的患者很有限,通過一個有重大影響力的項目可以造福更多患者。
“應辛,我看這樣。下周我們倆和羅院長一起當面聊一聊。”
“如果可行,你答應他。如果不可行,我來拒絕他。”
章老師語重心長,用長者關愛小輩的眼神注視著浦應辛。
“老師~”
浦應辛眼中充滿著感恩,伸出手緊緊握住了章老師的手。
這兩雙手,拯救過很多患者,傳承著醫學理想和使命。
在他們的心中,救死扶傷、拯救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
浦應辛知道章老師這番表態已經證明他為了保護自己,可以不惜以幾十年的學界資歷硬扛院方的壓力。
聽到章老師的這番表態,坐在一旁的林筱帆內心極其震撼。
她突然理解了為什么老師又叫“師父”,既為師,又為父,是真正把浦應辛扛在肩上的人。
隨后,浦應辛向章老師介紹了一下自己在美國的學習和工作心得。
師徒二人針對醫院的管理和手術方案以及治療手段等問題做了深入探討。
不知不覺間,時間就過去了兩個多小時。
林筱帆除了安靜聽,就是給他們倆端茶倒水。
“應辛,你知道唐書月離開實驗室了嗎?”
談完浦應辛的工作后,章老師突然關心起了另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