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越撓頭,然后看著父母返回去放好錢,朝著親姐豎起大拇指,“姐,還是你厲害,就算在家也能掙錢。”
放好錢后,一家人繼續出門逛了逛。
姜晚馬上要去讀書了,孫翠準備給她添兩件衣裳,不然被同學看不起怎么辦。
姜越聞言撇嘴,添衣裳就添衣裳,他姐就該穿好看一點。可是說被同學看不起,那就是大笑話了,他姐的才華只會讓那些人佩服到五體投地。
逛到下午回來,孫翠還帶著賣了肉。
他們現在一個星期吃一回肉,保證姜晚的營養。
而在遙遠的首都,編輯榆林指著寫養豬的文章走到主編辦公室,面帶疑惑詢問“林主編,確定這期頭版頭條登這個”一篇寫如何養豬,以及如何處理豬類疾病的文章,值得首都報紙的頭版頭條
“是的,我已經決定了,”中年男人毫不意外對方的詢問,也斬釘截鐵給了對方答案。
詢問的人一時有些錯愕,“真的要刊登嗎文章里有講個體養殖和農戶養殖,并不是大規模養殖的經驗。”話說到這里,詢問的人就差明確說這是什么意思了。
中年男人嘆息,放下手里的白瓷茶杯。
“去吧,已經決定了,”主編道。
詢問的人還有什么不明白,點了點頭轉身離開。
事實上,留下這篇文章,就已經足夠讓整個報社驚訝。
個體或者農戶養豬,這在之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不敢想,那就不能刊登在報紙上,那主編親自留下篇文章的做法就值得思考了。
今年的風向他們也清楚,可是一切都不明確。
難道是主編想刊登在角落,作為一個試探
就在大家都接受這個結果的時候,主編卻親自定下這篇文章刊登在頭版頭條的決定。一時間整個報社嘩然,大家都覺得主編是瘋了嗎
作為小負責人,詢問的人自然需要再三確定,現在得到答案,她也清楚了這是上面的風向。
看來,這風確實要開始變了。
就這樣,幾天后,報紙新鮮出爐。
姜晚書寫的關于養豬的文章,被一字不改直接搬上了報紙頭版頭條。
最先反應的是新奇,因為相比之前,這個頭版頭條顯得有些突兀。只有一些敏銳的人意識到什么,心中對發展有了新的思想。
姜晚沒什么意思,她只是認為整個文章可以發。沒想到寄稿子給對方,對方就真的發了。
接下來姜晚陸陸續續寄了香菇和一些菌菇的養殖技巧,水果的栽培嫁接和改良。這些都是十分實用的東西,就連專業專家也能得到一些啟迪和幫助。
首都報社的主編望著寄來的文章,也有些哭笑不得。他開始以為對方是窺見了什么,所以寄來了關于養豬的文章。
沒想到壓根不是,對方只是單純在農業和養殖方面有兩把刷子,所以寫文章教人該怎么樣。其中一些技術,他都聞所未聞。
想到對方的心思,他將這些寄給了農學專家。
沒想到對方如獲至寶,當場抄了一份去。
主編想了想,專門開辟了一個農學養殖致富板塊,把姜晚這些文章放了進去。
原以為在城市里得不到多大的反響,沒想到沒過多久報社就收到了許多人的寄信。有專家也有普通農民的,目的是感謝文章的指導。
主編轉手把這些信件寄給了姜晚,姜晚收藏了起來。
彼時她也要出發前往首都了,正式開始上學之路。
這兩個多月,姜晚光稿費就高達兩百多元。一家人開始還會驚訝難以置信,后來就司空見慣甚至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