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人,若銀錠您不便放置,可到官號錢莊去兌換成官字銀票,就是金錠......”
天子賞賜的金銀,自是從國庫出來的,屁股下面都留有官號,以免與民間金銀相混合。
按以前的話來說,就是不敬天子。
但自當今圣上登基以來,廢除了這一制度。
圣上本想將金銀都開通兌換渠道——官家賞賜的金銀,都可在官號錢莊置換成銀票,且最好是置換成銀票。
這個“最好”就很有靈性。
朕不強制,但朕提議過了,愛卿們換不換,那就是愛卿們自己的事兒。
但朕有個小癖好,就是偶爾會命人抽查官號錢莊的賬本,看看哪家受賞的官員換了,哪家沒換。
但除了圣上,沒人愿意。
文武百官磕頭大呼:禮法不可廢,圣上三思!
天子與百官拉扯了一段時日,最后各退一步:銀錠可以換,金錠不能換。
沈箏驀地想起這一制度,心中輕笑。
圣上若放在她之前的世界,定是個金融天才,如今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便能無師自通。
眾所周知,金銀都是硬性的流通貨幣,但銀票不是。
說白了,銀票只是一張制作復雜,難以模仿且刻了官印的紙而已。
在國家安穩無戰亂,制度完善,又有官家錢莊的情況下,銀票與金銀,確實是等額兌換的貨幣。
你拿著銀票去錢莊兌換金銀,雖有些麻煩,但錢莊依照律法,也得給你換。
但若是......法治崩壞,國不將國,這紙張換金銀的做法,誰來與你換?
所以這才是文武百官拒絕的理由。
所以金銀是硬通貨幣,但銀票不是,因為銀票的流通有前提。
圣上很精明,呼吁百官將金銀到官家錢莊置換成銀票,這樣國庫就掌握了整個大周的經濟命脈。
真金白銀賞出去,真金白銀又被換成國家賦予意義的銀票,真正的真金白銀則回到了國庫里。
圣上賞賜朝臣,面子是掙得夠夠的,且還沒啥損失,何樂而不為?
但
說難聽點,真有戰亂,錢根子還被國家握著呢,再亂也亂不到哪兒去,除非
但若文武百官將金銀全給兌換出去了,那他們的生存,不就得不到保障了?
所以圣上精明歸精明,百官也不是個傻的,紙質的銀票,哪有真金白銀的握在手中令人安心。
所以雙方一陣拉扯,最終定下來——銀錠可以換,金錠不行。
所以此次天子賞賜,不僅賞了沈箏銀錠,還有金錠。
就算銀錠換為了銀票,但她還有金錠傍身,所以圣上待她,真的極好了。
但沈箏以為,如若大周國富民強,制度完善,金錠兌換一事,只是時間問題。
且她,也會幫圣上完成此事——明君控國,國家發行的貨幣證券,才是一個國家穩定的根本。
“這位將士,勞您個事。”沈箏想明白后,對官兵頭子說道。
官兵頭子立刻挺直了腰板,行禮道:“沈大人,莫說勞煩不勞煩的話,如今您是咱們整個大周的功臣,有何事,您吩咐便是。”
他是直屬陛下的將士,一切行事聽命于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