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坊與布坊不同,若真要細分,布坊是整個同安縣上至縣衙,下至百姓的飯碗,而印坊則是同安縣學與同安商會“個人”的飯碗。
所以印坊修建一事,沈箏也交予了縣學與商會負責。
印坊不像布坊,其中工序繁多不說,每個工序所需之人也不少。
活字泥做好后,印坊的運作流程便大致分為三步。
——將活泥按需排列。
——覆紙涂墨印字。
——晾曬紙張后裝訂成冊。
其中只有操作第一步之人需要識字認字,如此才能挑字排版。
而第二個步驟則需些許技術含量——手巧之人涂墨,能省些墨,省下的墨又能多印半頁字,半頁加半頁,半頁何其多。
至于最后一個步驟。
只要前面之人將活干細致些,最后一步便是最省心的活路,換句話說——只要不突然換書,裁紙封訂,老少都能干。
而這三步中所需的材料與工具也并不繁雜,活字泥、模具、油墨、鬃毛刷,頂多再來點兒晾曬的竹架與封頂的大頭針線。
所以將印坊事宜交給縣學與商會,沈箏也不必過多去在意,就像之前她說過的一句話——她能將這些事交給他們,那就是對他們的信任,他們想如何做,要如何做,她都不會過多干涉,只會在他們需要之時幫幫忙或是提提意見便好。
對于今日余時章等人開始試驗印刷一事兒,沈箏也并不意外,之前她便從余時章口中聽到過,他或許會在這幾日開始試印。
但她沒想到的是
“你們印刷便印刷,防著下官作甚?你們到底在印什么見不得人的玩意兒,下官又為何看不得?”她看著余時章,不解急了。
余時章見她如此“求知若渴”,嘆了口氣道:“倒也不是防著你,只是想給你個驚喜罷了,還有就是......你臉皮薄,有些東西啊,還是不要那么早知道為好,我們這也是為你考慮。”
一股不好的預感頓時涌上沈箏心頭,她想到之前的“生祠”一事眉心一跳,驚道:“到底印的是什么?莫不是印下官的生平事跡?”
她兩眼一黑,頭昏不已,只覺得眼前還有一片星光閃爍。
印生平?還有什么比這更讓人社死的事兒嗎?
印出來了之后呢?難道還要號召縣民們購買,直至同安縣人手一本,甚至走出同安縣嗎!
蒼天!
要是此時她面前有被窩,她直想往里鉆,一根頭發絲都不露在外面。
“印你的生平?”余時章面上露出一絲揶揄的笑:“本伯都沒這待遇,你竟還想著趕在本伯之前出生平小記?能的你。”
沈箏老臉“騰”地一紅,更想鉆被窩了。
不過還好
應當沒有比人物小記更社死的東西了吧?
“那你們到底偷偷摸摸印什么?”她朝之前那名學子攤開手,“給本官看看,不然......”
威脅意味明顯。
學子如喪考妣,一臉哀求看向余時章:“伯爺......”
“給她給她,讓她自個兒好好看看。”余時章見之前的勸說不管用,滿臉寫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幾個大字。
那團皺巴巴的草紙終于到了沈箏手中,只這一張還不夠,周邊幾位學子紛紛將手中紙團打開,看了一眼后互相低聲道:“我這是第三頁,你是第幾頁?”
“第四頁......”
“那第二頁呢?誰拿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