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的馬車上,小梳子又開始悶頭打扇子。
洪公公白了他一眼:“個木腦袋悶葫蘆,話都不知道說兩句?”
本想著這小子實誠,心思又簡單,趁此機會拉他一把,卻沒想到這人簡直悶到家了,連“師父”都不知道偷偷叫一聲。
小梳子挨了白眼,扇得更賣力了,抬頭問道:“公公,這樣合適嗎?”
“......”
......
太陽東升西斜,救濟所場地文書成功落了章,開荒過后,便會正式動工。
修建圖紙是工部給的,建造材料小部分由朝廷調撥,剩余大部分,則需要銜環會自行采買。
第五納正發帖招募商戶贊助,愿贊助修建材料的商戶,朝廷與銜環會將刻碑致謝,該碑名為“慈善碑”,就立在救濟所門口。
對一些巨富商賈來說,一點修建材料而已,小錢,能被朝廷當眾感謝的機會,必須得抓牢了。
如此一來,銜環會一呼百應,不過幾日便籌夠了修建材料。
開工祭祀這日,沈箏給壩上告了假,帶著華鐸前往,但她并沒有穿著官袍,而是身穿常服。
“大人不打算露面嗎?”
不知不覺間,華鐸對沈箏的了解又上了一個臺階,光看沈箏的穿著打扮,她就能猜到沈箏想做什么。
“不了。”想起那日養蛙地打圍的場景,沈箏搖了搖頭,“有第五老爺子就夠了,他能應付。我若是露面,又得被抓上去講兩句。”
這邊講兩句,那邊講兩句的,她都怕自己以后開口就是官腔。
——“有些困難,克服一下。”
——“年輕人多吃點虧,格局要打開。”
——“下衙來我書房一趟。”
——“這次我們牽頭,跟大人匯報一下。”
——“......”
光是想想,沈箏都想給自己兩拳。
馬車顛顛簸簸,塵灰起了又落,她坐在車廂中左搖右晃,心想等手上的事兒辦完,一定要打個申請,讓朝廷把路給修了。
還有橡膠,既然被她知道了下落,那她可就要下手了。
華鐸不嫌馬車晃悠,掏出了自己的小冊子。
近來她一直在趕進度。
和佩玉幾人比起來,她認識的字最少,先前她還有些壓力,想著不能被佩玉她們甩開太多。
可幾日之前,她偶然發現了一件事——幾人當中,她的字,最像主子。
這一發現讓她無比雀躍,一整宿都沒睡著覺。
所以吧,慢有慢的好處。
慢工出細活,還能被主子手把手教導。
顛著顛著,到了地方。
救濟所占地很大,因為工程很趕,所以今天還沒完成打圍,百姓們也能來觀看祭祀大會。
銜環會在入口處搭了個臨時祭臺,臺梁上飄著一面嶄新的旗幟,上面“銜環會”三個字是沈箏親手寫的。
車夫直接把馬車趕到了一棵大樹下,今天來的商戶不少,百姓對馬車早已見怪不怪,只是看了一眼過后,又轉頭討論起救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