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參政說得是,”趙德昭朝趙匡胤道:“國書上如何寫的,便如何做?若是更改,未免顯得我大宋也太好說話了!”
“只是北邊傳來消息,耶律奚底領五萬宮帳軍壓境,若是不該,難不成繼續打嗎?”李繼隆說道。
“官家,百姓需要休養生息,便算大宋還有兵力,卻也不能久戰了,今年春耕已過,不少田地因為戰事荒蕪,怕是會引起民怨啊!”沈義倫出列說道,他因為重新丈量土地一事,對眼下田地最是敏感。
南方好好些,可是北方尤其是山前七州,因為戰事不少屯田荒廢,實在是太可惜了!
“這些朕也知道,”趙匡胤朝沈義倫說道:“可若是聽了遼國的,這田地荒廢得怕還得多,為今之計,只能讓他們看到我大宋的決心...”
說罷,趙匡胤看向趙德昭,“內廷局新研制的霹靂砲,還要多久才能到云州?”
“約莫還有五六日!”趙德昭算了算日子,眼下應當都已下了漕船,走陸路通過雁門關朝云州去了。
到了云州,也就一兩日時間便可組裝完畢,如此算的話,得七八日才能用上。
“來得及!”趙匡胤將遼國的國書原封不動交給政事堂,“命人送回去,就說此前條件不改,讓他們自己看著辦!”
薛居正上前領了國書,躬身稱“是”,看他們父子二人模樣,似乎胸有成竹,這也讓他們心里安定了不少。
國書一路快馬送去臨潢,這日的朝會,免不了又要為此爭議不休。
這次,大部分朝臣覺得不能忍,就算如今遼國示威,難道就能讓大宋如此欺辱了嗎?
每年給這么多白銀戰馬,等同于將大遼拱手相讓,他們還要不要過日子?
“宋狗這是要,讓我大遼覆滅啊!”一個老臣憤恨開口,“要是如此,我這把年紀,也要披甲上陣,就算死了也比受欺辱的好啊!”
蕭討古不發一言,他知道此時自己說再多也沒有用,群情激奮,他們不會接受如此苛刻的條件。
況且,漢人有句話怎么說的?
不撞南墻不回頭,這些人大概還以為剩下的五萬宮帳軍可以令宋國膽寒乃至于退縮,可實際上,這五萬人出去,不知道剩多少人能回來啊!
“蕭討古,你要是貪生怕死,就把兵權交出來,我契丹男兒沒有像你這么慫的人!”耶律大古看著沉默不語的蕭討古上前說道。
蕭討古驟然抬眸盯向耶律大古,“你說本大王貪生怕死?你們一個個的,當真以為自己用兵如神?還是以為宋國會害怕我們僅剩的五萬宮帳軍?完顏部和渤海人都已經站到宋國一邊了,你們都沒長眼睛嗎?”
“完顏部才多少人?渤海人也不足為懼,大延琳和烏玄明都想做渤海國的王,我看還不如將遼東的兵將全部撤回來,集中攻打云州才是,遼東那兒,讓大延琳和烏玄明斗去!”耶律大古說道。
“就是啊,眼下還留在遼東干什么?等他們斗個兩敗俱傷,咱們再出兵把城池搶回來唄,總比現在要好!”有人附和道。
蕭討古氣得臉色鐵青,繼而卻順了心氣,從腰上解下南院大王印,“既然如此,你們誰想做就做吧,本大王貪生怕死,實在是擔不起如此重要之職位!”
印鑒放在桌上,蕭討古放眼望去,所有人眼中都冒著貪婪的光,可似乎礙于蕭討古的余威,或者以為他是在開玩笑,是以并沒有人上前去拿。
蕭討古冷哼一聲,一甩衣袖大步離開了殿中,殿中諸臣見此,互相看了幾眼,看哪個想要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