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峪口鎮正好位于北緯三十八度線附近,是各種經濟作物的黃金產區,目前全鎮有果園上百個,種植面積兩萬余畝,主要是葡萄、南果梨、蘋果等,這些經營者都擔心,一旦垃圾處理廠建成之后,會給水果的產量銷售帶來很大影響。
毋庸置疑,無論怎么安全,但造成影響是肯定的,而這就涉及到經濟賠償問題了,市里出臺了個補償方案,但與經營者的要求相差甚遠,說是相距十萬八千里也差不多。
林海在楊天水的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他提出的垃圾焚燒的四個原則,即:不分揀到位不焚燒、不全額財政不焚燒、不公開透明不焚燒、不公平補償不焚燒。
前三個原則都是與處理廠的運營有關,而第四個則涉及到經濟賠償了。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東遼的財政連年赤字,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所以,在李慧面前談什么都可以,唯獨談錢,是很容易被無情拒絕的。
但賠償問題不能達成共識,垃圾處理廠的落實就很難實現,這才是最令林海撓頭的。
剩下的就是些個別的了,零零散散的也有上百條,需要逐一落實。
看著這些內容,林海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假如真像楊天水說的那樣,垃圾焚燒發電廠不過是個不符合國情的政績工程,那么耗費如此大的精力和錢財,搞這樣個將來注定是雞肋的項目,是否有必要呢?
“林副區長,我有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吳南輝突然低聲說了句。
各小組的負責人早就回家了,此刻的辦公室里,只剩下了林海、周碩、吳南輝和二肥四個人。二肥等得無聊,斜靠在沙發上睡著了。
林海看了吳南輝一眼,笑著道:“干嘛這么小心翼翼的,有什么話就直說唄。”
吳南輝往辦公室外看了眼,確認沒有外人,這才低聲說道:“您可能不知道,垃圾焚燒發電這個項目,去年撫川也搞過。”
“是嘛?”林海頓時來了興趣,相鄰城市的經驗肯定值得借鑒,于是連忙追問道:“撫川是怎么處理的?”
“我的同學在撫川市政府工作,前些天,我們倆通電話時聊到了這件事,據他說,這個項目在討論階段,就被撫川的一把手李書記直接給否了。”
“為什么呢?”
吳南輝略微猶豫了下,支支吾吾的說道:“這個......林副區長,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如實轉述同學的話,您可千萬別以為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