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聽完這話,心里頭那根一直繃著的弦總算松了一大截。
能不動刀子,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他肩膀微微塌下來一點,感覺輕松了些。
與此同時,楚天青又提了一嘴。
“不過,老爺子這病,根子上除了體質,很大因素是因為心中長期郁結著一股氣兒。這肝氣郁結,最易化火,上沖頭目,擾動心神,血壓自然難平,血脈也容易淤堵。所以說這郁氣不解,即便治好了,日后也很容易再次發作。”
聞言,李世民神色微動
他如何不知父親心中的“郁氣”?
自玄武門之變后,父親李淵被迫禪位,移居這深宮別苑,名為太上皇,實則形同軟禁。
李世民比誰都清楚,父親心中那份不甘,怨憤與失落,在日積月累之下,怕是早滿的快溢出來了。
而且又沒地兒發泄。
所以他沒事兒只能......
給自已生弟弟妹妹玩兒。
但這也都是沒辦法的事兒,他得防著那些可能借太上皇之名,行“復辟”之實的殘余勢力。
他得確保權力平穩過渡,江山穩固。
這份冷酷的政治考量與為人子的孝道,如同兩道枷鎖,時刻勒在李世民的心上。
帝王之路,本就荊棘遍布,難求兩全。
片刻后,李世民搖了搖頭,將思緒從家事、病事中抽離出來,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解決,他看向楚天青,隨之問道。
“行了,太上皇的病情你回去配好藥差人送來,眼下,咱們繼續談論一下生產力的問題。”
楚天青撓撓頭。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但關鍵是要把‘生產力’真正地、大幅度提升上去,不能光盯著地里那點糧食畝產。各行各業。像種地、織布、冶鐵、造船、制鹽、造紙......所有能產出東西、創造價值的行當,效率都得全面提高才行。
“就是格物致知、巧思精工之術。”
楚天青解釋道:“只有不斷革新技術、發明新工具、掌握新方法,才能讓同樣的人、同樣的時間,創造出十倍、百倍的財富!這才是動搖世家根基、富國強民的根本。”
李世民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在案幾上輕輕敲擊著,楚天青那番話在他腦海中反復激蕩。
“科技......格物致知、巧思精工之術?”
他心中默念著這個略顯陌生卻又能理解的詞。
同樣的人,同樣的時間,十倍、百倍的財富?
若真如楚天青所言,那這科技所匯聚起來的力量,將是何等恐怖?
這絕非僅僅是賬面上財富的增加,而是整個國家筋骨血肉的強健!
如果朝廷能掌握并推廣這“科技”,讓天下各處工坊、田地、礦山的產出效率都飛躍提升,那百姓對世家土地的依賴必然大大降低。
朝廷掌握了能讓“物產豐盈”的鑰匙,世家賴以生存的資源壟斷,豈不是真的要被這“巧思精工之術”給撬動了?
這比單純依靠政令打壓,似乎更加釜底抽薪,也更加......堂堂正正!
但問題是......這怎么做得到啊!
李世民心中的澎湃激情稍稍冷卻,被一個更現實、更沉重的難題所取代,少奇他站起身,在殿內緩緩踱步,隨即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