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慶聽了以后,眉頭也是緊鎖,他以為李云龍最多是下放改造,然后再次復出,沒想到結果竟然是選擇了自殺。
“王總,我們能不能選擇另外一個結局?”
自殺的結局,震撼性實在太大,由于歷史的原因,想要出版會有不少的阻力。
王野搖搖頭說道:“結局改很容易,但改了就沒有出版的意義了,其實李云龍的結局是必然的,他是個性格耿直,我行我素之人,這樣性格的人,在戰爭年代可能很吃香,能帶得了兵,打得了勝仗,可是到了和平年代就不一樣了……”
他不是沒有考慮過換一個結局,換一個比較平淡一點的結局,但他思量了很久,甚至也寫過幾個結局,發現最后無論是從文學性,還是從合理性來評判,發現都不行。
不是他的文筆文采的問題,以李云龍的性格來說,自殺的結局才是最合適的,他文化程度不高,不可能晚年的時候突然大徹大悟,性格發生改變,看著曾經同生共死的戰友受難,他會選擇袖手旁觀。
錢國慶突然嘆氣道:“王總,我不能先答應你什么,稿子我要回去審核,如果通過,我會盡快的通知你,沒有通過的話,還希望王總能做出一個合理的修改,這樣優秀的,按理說不應該被埋沒。”
王野看了李斌一眼,見對方點頭后說道:“可以,沒有問題。”
錢國慶沒有多留,帶著《亮劍》的稿子,匆匆忙忙的回去。
下班回家,林曉君看著躺在副駕駛,閉目養神的王野,問道:“姐夫,《亮劍》的結局,真的不能改嗎?”
這個問題,看過他稿子的人,都問過這個問題,王野都是搖頭否決。
的精神,就在于李云龍的亮劍精神。
什么是亮劍精神?
正如李云龍所說:“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多么強大,哪怕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毅然亮出自己的寶劍。
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成為一座嶺,這就是亮劍精神。”
李云龍就擁有這種亮劍精神,率領部隊,先后打敗了敵人的王牌部隊、山崎大隊、坂田聯隊以及山本一木的“大和魂”突擊隊。
李云龍在軍事學院畢業論文上說過,一支軍隊的軍魂,由軍事主官所決定,他身上的亮劍精神,已經貫通了整個獨立團。
騎兵連為了掩護老百姓和大部隊的順利轉移,即使在裝備、人數都與敵人相差甚遠的情況下,也義無反顧、毫不畏懼地沖鋒在最前沿,奮勇殺敵。
哪怕最后只剩下一名戰士、一匹馬,也高舉著馬刀,高喊著“騎兵連,前進!前進!”最終,他們全部戰死沙場,英勇犧牲。
他們無愧于自己,無愧于國家,也無愧于獨立團戰士,他們雖死猶榮。
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勇敢頑強,也贏得了敵人的尊重。就連敵人軍官們也率領士兵向騎兵連行軍禮,向他們致敬!
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就是軍隊的軍魂。
劍鋒所指,所向披靡,令敵人聞風喪膽!
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離去,如果李云龍沒變,他依舊會站出來,他依舊會亮劍。
在戰友之情和受牽連之間,他最后選擇了戰友之情,這就是李云龍,這就是李云龍的亮劍精神,明知道自己會受到牽連,但他依舊選擇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