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華夏特效比起國外特效,兩者之間有著二十年的差距。
雖然這話說的有些夸張,但從目前國內那些五毛特效來說,差距確實有,而且差距還不小。
是華夏沒有人才嗎?
并不是的!
是資金投入的問題,是整個行業的資金投入問題。
沒有投入,哪來的產出。
國外一部電影投資十幾個億,反觀國內這么大的投資又有多少。
但如果國內投資一部這么大電影,想必投資人最后會虧的連房子都要賣掉。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還是華夏文化賣不出去。
華夏電影只能國內賣,那自然就沒多少錢。
久而久之,就是出現惡性循環,沒人投資就拍不來大片,導演就更沒有經驗。特效工作室接個項目,給的原片根本沒法處理,工期又緊錢又少,自然只能敷衍了事,出現五毛特效。
于是投資人對特效大片就更沒信心。
特效人才也會造成流失,時間一長,國內的特效就不行,只能制作出五毛的特效。
……
最終楊啟蘭還是答應了被王野收購。
王野出一千萬全資收購楊啟蘭的公司,并同時注入四千萬,購買新設備和招攬人才。
完成一切手續以后。
《功夫熊貓》這部電影正式啟動,正式進入籌備階段,王野親自擔任導演,林曉君擔任制片人。
“9億?”
林曉君聽到王野說打算投資9億,拍攝《功夫熊貓》的時候,整個人吃驚到表情呆滯,這有點太嚇人。
可是還沒等她反應過來,王野再次拋出一枚重彈,說道:“這部電影我打算全球上映,9億只是制作成本,到時候的宣發成本會更高,可能會超過10億。”
“老公……”林曉君臉上除了震驚,就是擔心,一部電影投下20億,這能收回成本嗎?
想了一下道:“老公,你有信心嗎?”
這可不是開玩笑,一下子投下20億,如果失敗,整個公司的資金鏈都會受到影響,虧不起啊。
王野淡淡笑道:“問題應該不大。”
語氣雖然平淡,但充滿了信心。
林曉君雖然有些擔心,最后依舊選擇相信王野,這是這么多年來,培養出來的一種信任,無條件的信任。
因為王野就從來沒有失敗過。
王野道:“放心,沒事的,這次我打算在國內嘗試一下好萊塢模式。”
一部電影的好壞,可能和票房有關系,但一部電影賺不賺錢,有些時候真和票房沒有多大的關系。
特別是在好萊塢,可能票房很慘淡,連拍攝成本都收不回來,但是沒關系,后續還有收回成本的方式。
比如說光碟,可能僅僅是賣光碟的收益,就能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還有后續的衍生商品,更是能賺取比票房高幾倍的收益。
說到電影衍生品,不得不提下“星戰”系列,截止目前,其衍生品累計收益已超過270億美元——數倍于其電影票房。
再拿王野投資的《盜夢空間》來說,他就賺票房那點收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