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回答道:“不,這女孩還是挺高調的,在事件一出來,這姑娘就在微博上發了一封感謝信,說什么感謝網友之類的話,倒是沒有詆毀我們節目,反倒是呼吁網友,說她相信節目組,還說相信四位老師的專業性。
就在今天,又發了微博,說雖然不能參加《華夏之聲》,但會最近出一張專輯,回報喜歡自己歌的網友。”
“出專輯?”王野道:“她這是在蹭熱度嗎?”
這很顯然,就是蹭一波熱度,然后趁機出專輯,借此出道。
“我們也是這么考慮的,但是沒有辦法。”劉杰說道:“很多網友也紛紛表示,說支持她,會購買她的專輯。”
蹭熱度這種事,阻止不了,誰也沒有辦法。
“哼……”
王野冷笑一聲,自己擺開來場來唱戲,最后給這個叫金緣的做了嫁衣。
“何偉,你那邊繼續引導輿論導向,一定要拉回正軌上來,我們節目剛開始,經不起折騰,該花錢就花錢,我會通知財務。
劉杰這邊也不要閑著,配合何偉那邊的工作,但節目本身,也不能松懈,不能再出現問題。”
劉杰和何偉都點點頭,表示知道。
“你們去打聽一下,金媛出專輯的事,是和哪家公司合作的。”
王野隱隱覺得,這其中必有什么聯系。
此件事情自發生以來,就透露出一股邪性和巧合,總覺得這是預謀好的。
等劉杰和何偉離開以后,王野在網絡上大概的瀏覽一下相關的新聞。
都是瞎幾把寫,就沒有一件真事,全是猜測和臆想,糊弄一下吃瓜群眾還可以,稍微懂的人,這樣的新聞誰會信。
隨著網絡的發展,信息傳播速度加快,有些無良的記者,在聽到一些風聲的情況,就敢腦補整個事件的始末,根本就不考慮后果。
關鍵是有人會去看,看了還會相信。
信息嚴重的不對稱。
記者知道這些吃瓜群眾想看什么,而吃瓜群眾看了之后,也不過過腦子起想一下,這些新聞說的合不合理,有沒有邏輯。
就會跟著起哄,最喜歡的做的事,就是道德感爆棚,圍觀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的網絡事件。
然后根據自己看到的片言,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
不用你覺得……
我是對的……
我看到了……
對所謂的弱者,有著強烈的保護欲。
自己是天使,自己是上帝。
然后事情真相一出來,立馬道歉,然后閃人。
他們就不去想想,自己以前對當事人所造成的傷害,是一句道歉,就能彌補的嗎?
當然這件事王野受不到什么傷害,最多是節目品牌受點損。
他氣不過的,是有人背后擺他一刀,然后還踩著他上位。
這是他不能容忍的,幕后黑手必須找出來,然后讓對方付出相應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