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王野提出在編劇一欄加上諾蘭的名字。
這點諾蘭沒有推辭,好像就應該加上他的名字一樣。
可能這就是和國人的區別吧。
如果是華夏人聽見王野要加他的名字,一定會客氣的推諉幾句,然后半推半就的答應下來。
但諾蘭沒有,聽到王野說在編劇一欄加他的名字,立馬表示答應,半句客氣的話都沒有講。
當時王野只是笑了笑,沒有生氣,他從來沒有想過諾蘭會不會沾他的便宜。
從道德層面來講,王野他本身就是剽竊,只不過剽竊的是另外一個時空的,在當前的時空,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原創,沒有剽竊一說。
但當王野提出讓諾蘭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一起執導的時候,諾蘭的臉色有些不好看。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不是別人,正是諾蘭的好友,兩人相交已久,聽說私底下的關系非常好。
但關系好歸關系好,諾蘭是個驕傲的人,王野讓他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一起執導,在他看來是王野不信任他,覺得他當導演會毀了這部電影。
其實王野沒有這樣的意思。
諾蘭這些年執導的作品,已經證明了他的才華和實力,是一位偉大的導演,這點并不是王野個人認為的,而是觀眾和同行們公認的。
王野個人認為,諾蘭這個人有點偏執,甚至是個偏執狂。
現在數字攝影技術已經很成熟,大部分導演都已經放棄膠片攝像機,但諾蘭沒有,依舊還在堅持,《盜夢空間》就是諾蘭用膠片攝像機拍攝的。
還有就是他是一個實拍狂魔。
有些時候一些大場面,比如說人多的戲,別的導演絕對不會采用人海戰術來實拍,都是后期的時候運用電腦技術把人數補上去。
而他拍攝一定要真實的人,采用群演多的時候,群演的數量高達一千多人。
雖然這樣拍攝出來的畫面更加真實,但也非常的消耗時間和經費。
諾蘭一直追求真實感。
炸車、甚至是炸樓,這些都是他經常干的事。
為了追求真實感,他一直主張實拍,哪怕是采用微縮模型,他認為比電腦所制作的畫面要更加真實。
搭實景,做模型一直都是諾蘭做的事,這樣一來就大大的消耗時間和經費。
但拍攝出來的畫面是要更加真實一點,一般情況下,王野也贊同諾蘭這么做。
電腦做出來的特效畫面,絕對沒有實拍那么有真實感。
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