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項到后期制作完成,歷時兩年多時間,這期間我的同仁加了無數個班,有些時候為了解決一個問題,都是一整宿一整宿的干,他們為了這部電影是付出很多的。
他們不辭辛苦的加班為了什么?為了加班費嗎?當然不是,還不是為了在上映的時候,觀眾能說一聲好看。”
王野停頓了一下,目光掃視了眾人一眼,最后眼神落在問問題的那名記者身上。
一開始那名記者還能和王野對視幾秒,但很快就開始躲閃。
王野笑笑:“一部投9億的電影,你們知道需要多少票房才來收回成本嗎?”
他沒等記者回答,繼續說道:“20億人民幣票房打底,20億啊,現在華夏境內有哪部電影能有這么高的票房?
我王野不會認為我能做第一個,所以為了能收回成本,這部電影在立項的時候,已經確定它要全球上映,如果反響好,到時候能收回成本,如果反響不好,可能我王野臉褲衩都要賠掉。”
有一個簡單的問題,王野有點把他復雜話了,有種像是作報告的感覺,甚至有些記者都在想,王野講的都是什么,好像和問的問題沒有什么關系。
王野指著問問題的那名記者說道:“剛才這位記者朋友質問我為什么不把全球首映放在華夏,而是放在北美。還說在北美首映,就是討好北美的觀眾,我王野以后工作重心會放在好萊塢。
只差沒有直接說我王野是個忘恩負義,不愛自己祖國的東西,華夏觀眾成就了現在的我,好吧,現在有點成績以后,就跑到國外去,是個十足的賣國賊。”
“聽到這樣的話,我很痛心,我痛心的原因不是有人懷疑我的愛國之心,而是心胸狹窄,見不得人好,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來給人道德綁架。”
“真的是這樣嗎?我看不見得吧。”
“我把一部電影的首映放在北美就說明我不愛國?”
“我作為一名編劇,一名導演,一名電影人,進軍好萊塢,去征服好萊塢,這就不愛國呢?”
“那你們告訴我,我該怎么愛國?”
“我的身份證是華夏的,我的護照是華夏的,我還有戶口本,我連川普國的綠卡都沒有,難道我不比那些更換國籍的愛國嗎?”
“難道我就不要出國,在自己國家悶聲發展,然后被別的國家趕超?”
“朋友們,不是這樣的,愛國也不是這樣的,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我一顆紅心,永遠向著我的祖國,我對祖國母親的感情是很深的,因為沒有祖國的強大,就沒有今天的我。”
“這部電影全球首映放在北美,那只是出于檔期考慮,僅此而已,因為我想賺錢,我只有賺到了錢,才能更好的回報我的祖國母親。”
“和先后沒有關系。”
王野說的有些激動,都加上了肢體語言,那名問問題的記者,臉上開始羞紅,有些不好意思。
“打個比喻,我們回家是先叫爸,還是先叫媽?”
“難道我先叫一聲爸,就說明我不愛我媽媽了嗎?”
“這邏輯根本說不通嘛,而且很滑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