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賺錢?
你是不是也心動想去拍電影?
這僅僅是票房收益,還有電影周邊和DVD收益,然后各種版權還沒有買。
劉思軍這段時間基本就沒有回國,一直的國外盯著電影的周邊,上次有打電話給王野。
那興奮的樣子,和三歲的小孩子沒有什么區別。
這也不怪他,因為電影周邊實在太賺錢了,截止他打電話那一刻,電影周邊收益已經高達4億美金。
僅憑這一部電影,王野就賺的盆滿缽滿,賺的流油。
劉思軍也因為這部電影一下子成為了億萬富翁。
呂克貝松現在也是干勁十足,目前正在張羅海外其他地區的發行,爭取能早日上映,這樣他也就能賺的更多。
可能僅僅是海外的電影票房分成,就能讓他把海外的宣發成本賺回來,接下來DVD收益分成就成了他的純收益。
當然,王野賺的更多,保守估計,《功夫熊貓》這部電影能給他帶來7億美金的純收入。
目前國內誰能辦到?
王野還是信奉悶聲發大財,財不外露,何況是這么多錢,他并不想把自己賺了多少錢宣傳出去,就讓那些媒體去瞎猜吧。
這還僅僅是明面上的利益,王野拍攝《功夫熊貓》,并且在國外取得這么不俗的成績,讓國外無數人再次了解華夏功夫和華夏文化,這讓上面非常對王野非常滿意。
有一位重量級的領導在公開場合說。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兒女的精神支柱。
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是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怎么讓國產電影走出去,走向世界,這是所有電影人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推動國產電影、特別是動畫電影,始終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發揚華夏美學精神。
《功夫熊貓》的人物既有傳統的精髓,又超越了傳統的局限;既有無所畏懼、一往無前的精神,又有普通人的懊惱、焦慮。
因此,容易與新一代電影觀眾形成共鳴。文化走出去不僅是展覽、演出的走出去,更是觀念、理念、哲學的走出去。
《功夫熊貓》籌備3年、制作3年與今天受到觀眾喜愛的過程,證明繁榮的市場下,電影人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線。
王野一下子被打造成一個華夏電影走向世界的標桿人物。
這是鼓勵也是鞭策,這層身份也讓王野感受到了壓力和動力。
知道自己以后不能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拍電影,還要考慮怎么去向全世界人民宣傳華夏悠久的歷史文化。
一開始王野還挺沾沾自喜的,以為領導看重他,后來發現,領導只是借助他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一個政府會加大對電影扶持的信號,鼓勵華夏電影走出去的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