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府里本來的規矩,小姐們的丫鬟最高只是二等。
因一等丫鬟年紀大些,將來若是陪嫁,不太好安置。
可這是老太太特意給的,旁人自然抱怨不得。
寧二小姐自覺臉上有光,對琳瑯比其他丫鬟不同。
稱呼上也不提名字,就趕著琳瑯喚姐姐。
衣裳首飾揀上好的賞給她,吃飯說話做針線,都拉著她同坐。
儼然拿琳瑯當做心腹第一人,彼此同出同入。
林大嬤嬤目送著二小姐挑簾出去,笑著點了點頭。
“幸虧老太太做了這門親事,侯爺兩口子高興的什么似得。臨江侯只盼新媳婦早些過去,從此是割不斷地姻親。”
這門親事為什么做,兩家人都很清楚,只有寧二小姐蒙在鼓里。
寧老太君提起這事,將燕窩湯盞重重撂下。
“他哪里是盼著兒媳婦過門,分明是盼著二丫頭嫁妝!一家子扶不起來的爛泥!我老婆子洗著眼睛看,那混賬小子敢不敢再偷媳婦嫁妝嫖院去!”
林大嬤嬤捂嘴嗤笑,連連擺著手。
“看老太太說的,小兒郎難免饞貓兒似的,誰家沒有這些風流。總共這點子事,您老人家還要提多少過子才罷。大公子年輕不懂事兒,偏他那媳婦還氣性大,倆人都有錯處,才鬧出些許故事來。大公子生性本不壞,只要新媳婦賢惠懂事,能好生勸解他些,往后小夫妻的日子錯不了,老太太只管放心!”
這些話說出來不過哄騙外人,兩個老人精自己也不信。
只不過說將出來,抵一抵心里不安罷了。
林大嬤嬤笑了一場,又斂容低聲告訴。
“臨江侯爺只求老太太,過些日子行納吉禮,好歹送些回禮過去。何昭儀宮里來信問了幾次,侯爺不知如何答話。”
林大嬤嬤是臨江侯府老人,合婚那日去何家,侯爺托她帶來這些話。
何昭儀在宮里不過壽誕,但七夕女兒節還要賞人。
皇宮大內宮女女官眾多,最重過乞巧女兒節,沒有五千兩花銷不成。
臨江侯府籌措不出,只能朝著寧老太君要。
寧老太君不由蹙眉,又罵了侄子幾句混賬,這才無奈吩咐。
“你從賬房公中支五千兩銀子,就說是給二丫頭辦嫁妝所用。銀子撂在食盒里抬著,納吉那天好送回禮。”
林大嬤嬤忙躬身答應下來,半晌才含笑問道:“要不要多支五千?再過一個月就是中秋,只怕還要來討呢。”
寧老太君歪在軟榻上,嘆息著搖了搖頭。
“咱寧國府也不是金山銀山,哪里還能提前給他預備著?今日我帶頭裁撤省簡,可不是為省出錢來貼補他的。平日咱們提起何家,只說搭空架子沒了內瓤。如今我冷眼看著,咱寧國府未必不是如此!”
“老太太不必憂心,咱府里正是鼎盛,哪就憂慮到這里了!”
寧老太君眼望著鎏金香爐,垂著昏黃眼眸輕聲吩咐。
“趁著這些日子忙亂,你去賬房好生查查賬目。我私下掂量,這三年里頭,咱府里的進項少了至少十萬兩,都不知賠到哪里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