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這么算起來,寧二小姐的嫁妝,說不定比寧大小姐還要多些。
可是也有傳閑話的人說,寧老太君當年嫁妝雖多,這幾年都貼回去了。
這些人說的也是有理有據。
納采回禮的五千銀子,沒能送去臨江侯府,何家極為惱怒氣憤。
宮里何昭儀催的急切,臨江侯不能送點心羹果充數,急地火上房。
寧老太君萬般無奈,拿出最后一張嫁妝地契,暫押了五千兩銀子。
這樁事辦的私密,銀子是瞞著寧家人,直接送到臨江侯府的。
但京師能押田產的當鋪就不多幾家,還是有傳言冒了出來。
只不過這是老太君體己錢,旁人不能攔著,只能裝作不知曉。
總之臨江侯那邊的熱鬧,算是遮過去了,暫時就不提了。
這些事情下人們看個熱鬧就過去了,還算無人在意。
誰知剛到了八月,就鬧出人人都不高興的事兒。
上個月林大嬤嬤就發話,大鍋飯的用度減半。
是寧夫人掏錢貼補,大伙兒飯食才沒減量減等。
這個月開始二房院管大鍋飯,二太太自是才不肯貼補。
二房廚娘金娘子就按每天一兩銀子做飯,吃得飽吃不飽各憑天命!
因此從八月初一開始,二門口大卷棚下,天天吵嚷不絕。
頓頓爛菜葉燴蘿卜皮不說,連糙米麥餅數量都不夠。
早來搶的混個八成飽,晚來一會兒就餓肚子,誰能不罵街?
這些吃大鍋飯的人,多在外院花園當差,內宅先還不覺得。
誰知沒過得兩天,各院小廚房份例,也跟著減了三成。
小廚房的廚娘不敢多說話,又不敢怠慢主子。
太太小姐奶奶的膳桌上,不能隨意減膳,只好苦了底下人。
原先房里一二等丫鬟與掌事,每頓兩個葷菜,其他人一個葷菜。
如今都改做一個菜不說,還半點葷腥兒都不見,
剛開始一兩天,大伙兒還能吃個清爽新鮮。
等到三五天過去,不免個個怨聲載道。
因此這些日子里,梨月這些灶房丫鬟,十分讓人稀罕。
“小月,來!中午有什么加餐?”
梨月正提著一籃子桂花,迎面見玉真閣的妙童悄悄招手。
她會意跑到跟前,遮著嘴小聲報菜名。
“芝麻花卷兒和鮮肉蝦皮餛飩,小菜是香油煎豆腐。”
“好久沒吃煎豆腐了。給你五十錢兒,留一份給我。服侍完午膳就過去端,別忘了啊!”
妙童抓把錢塞在梨月荷包里,還千叮嚀萬囑咐。
“好嘞!”梨月笑嘻嘻答應。
光是今天中午,就有不下十個丫鬟婆子,在她這里預定午飯。
梨月小跑著來到二門口,從看門小廝手里,接了豬肉、芝麻醬和豆腐。
梨月提著這些東西,想著早點回去燉肉湯裹餛飩,不然還真來不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