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老太君見侄女賜書出來,更覺是有了道理。
因此派了大丫鬟玲瓏,直接往燕宜軒里去。
當面把這《閨閣淑訓》扔在覃樂瑤臉上,質問她如何給何昭儀回禮。
誰知覃樂瑤是早有預備,當場也拿出了兩箱書冊。
藍布封皮蠶絲縫邊,金色藏經紙刻印,是滿滿兩大箱的《大藏經》。
前幾天她吩咐人去刻印局,給沈氏和蘭若庵刻經,就多印了五百本。
既然何昭儀娘娘賜女德書出來,那么寧國府就送佛經書進去。
親戚之間淡泊名利,豈不是清雅高潔的很?
兩句話把玲瓏丫鬟說的張口結舌,慌忙回鶴壽堂告訴了寧老太君。
把老太太氣得兩手冰涼,登時怒斥寧元竣不孝,連晚飯都不曾用。
回了五百冊《大藏經》,年禮的事就算完了,總共支用不過五兩銀子。
至于何昭儀送的一百本《閨閣淑訓》,撥了五十本給鳳瀾院沈氏。
其余各房各院,都分了幾本不等。
太太們見多了這個,知道是屁用沒有的東西,讓下人隨手拿去。
寧家小姐們都讀過書,看得出是牽強附會而已,也都沒理會。
唯有沈氏如獲至寶,因這里頭的故事,與自己學的東西對上了。
比如數米粒念佛這樁事,書里就有明確記載,何昭儀在宮里也數。
梨月做午膳時才燒了一本,下午就發現廚房里還有十來本。
她倒是可惜了這么好的紙,沒人看的話就只能燒火用了。
沒事做的時候,隨手拿了一本,又耐著性子翻了幾頁。
蓮蓉見她在看書,忙好奇的湊上來,探頭東問西問。
“這書寫的是啥?是宮里娘娘們的故事?有咱們聽說過的娘娘嗎?”
書目上寫著好些名頭,什么太姒莊姜文德皇后,梨月都是半懂不懂。
好些復雜的字她也不認得,好容易翻到最后,才發現真有熟人的故事。
這些字還算簡單,她指著勉強念了一段:
“……昭儀何氏,溫婉和順侍君謹慎,生育皇子親身教育。常言母慈子孝親身規范,皇子敏而好學聰穎非常。
“昭儀于內宮中,膳食清淡自持,女官內侍無不稱頌賢德。每用膳之先,數米于缽高誦佛號,祈禱圣壽皇恩,念國運興隆……”
這一篇有好幾頁紙,密密麻麻寫的都是何昭儀。
“素面端莊不飾金玉”“麻衣布帛裙不曳地”“過午不食不用葷腥”“內言不出外言不入”,總之是“堪比古之賢后,有明德文德皇后垂范”。
雖然這些字都認識,可意思梨月卻不太懂。
大概就是夸昭儀娘娘母子倆都是好人,平時衣食儉樸之類。
“啥意思啊?”
蓮蓉不識字,偏還好奇的很,廚房里好些婆子見她們念書,也圍過來聽。
“這話就是說:何昭儀娘娘吃飯前,要數著米粒兒念佛,為萬歲爺與九州萬方祈禱,是后妃賢惠的榜樣。大概是這個意思,我識字也不算多。”
梨月簡單的解釋兩句,抬頭對大伙兒笑了笑。
“怨不得大奶奶要念米佛,原來根子在這里呢!”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拍著大腿恍然大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