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郎到底不是孩子,除了這些問題,他還想到了“人走茶涼”、“樹倒猢猻散”等等現實——
王家倒了,沒有支撐門戶的人,不說官府欺壓了,就是那些市井閑人、鄉野混混,也會跑來劫掠。
幾百畝的祭田,也是一塊不小的肥肉呢。
他們幾個孩子,根本就護不住,興許還能因此而引來禍端。
在從驛站前往縣城的馬車上,王二郎悶聲想了許多。
他想到了接下來的日子可能會很苦、很難,也想到——
“還有阿姊!阿姊她、她——”
對于王姮這個異母姐姐,王二郎并不熟悉。
王二郎的生母是謝太夫人的人,他們母子的存在,本身就是謝太夫人與姜氏這對婆媳斗法的產物。
姜氏倒是沒有記恨王二郎母子,卻也沒有“以德報怨”的優待。
用王二郎生母的話來說,“女君從未把我們放在眼里,不針對,不示好。”只當做是無關緊要的人。
還是姜氏走了,來了個崔氏,王二郎母子才深刻體會到被無視的好。
人家確實不會厚待,可也不會苛待,甚至虐待啊。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崔氏的惡毒、刻薄,愈發映襯得姜氏簡直就是個人美心善的絕世好主母(嫡母)。
姜氏走后,王姮就被送去了莊子。
王二郎愈發沒有機會跟王姮接觸。
幾年過去了,王二郎甚至都不知道王姮長成什么樣子。
只是聽謝太夫人、崔氏等閑聊的時候,曾經嫌棄王姮貪吃、癡肥。
本該纖美娉婷的豆蔻少女,卻硬是成了人人嗤笑的胖子、丑八怪。
就連王廩都“恥于”談及。
王二郎禁不住好奇,這位阿姊到底是個什么模樣,竟、竟被親人都如此的瞧不上?
今日一見,王二郎才意識到“謠言誤人”的道理。
什么癡肥?
什么丑八怪?
阿姊只是略豐腴了些,人卻還是美的、可愛的。
雖然不及姜氏的絕色傾城,卻也比尋常女子好看。
且,女子最重要的并不只有容貌,還有氣質、品性、才能等等方面。
阿姊的氣質,華貴雍容。
未語人先笑,眼角眉梢都是天真爛漫、和善美好。
她對謝太夫人、王廩等,似乎也十分親近,并沒有因為長輩的薄待而有任何的怨懟。
以德報怨?
至純至孝?
當然,似王二郎這般經歷過人生起伏的人,自是不會單蠢、純良。
他也想到了“阿姊在偽裝”的可能。
“……阿姊還愿意演戲,這表明她還是在乎名聲、顧及臉面的!”
而這樣的人,應該會愿意為了名聲、體面等,照拂庶弟庶妹。
如此,就夠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