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貴妃的設想是好的,她不必大動干戈,只收買幾處要緊的人,陛下突然駕崩,趁大家都在慌亂之際,先把太子叫來,他的身子弱,喂幾顆丹藥就會一命嗚呼。對外還可以說是陛下賞賜給太子的丹藥,太子平常吃了沒事兒,一傷心就受不住了。
反正陛下信道食丹已經有一段時間,宮里陛下和太子都死了,她就是最大的,事情怎么樣還不是都聽她說。
她派人守住了淑貴妃的宮門,等到后半夜再讓郭江源進宮來,商議好話術,凌晨就可以對外公布陛下和太子的死訊。
事情發生在淑貴妃宮里,去東宮喊太子的也是淑貴妃的人,她只是一個可憐的失去丈夫的女人,后宮以她為尊,她的兒子自然就順理成章承繼大同。
天亮后流幾滴眼淚,之后該哭靈的哭靈,該登基的就登基。
她什么都算好了,唯獨沒有算晏子歸。
不對,她其實算計了晏子歸,趙康毅最開始不在這盤棋中,他大張旗鼓地納了黃鶯,她就讓人接近他套話,知道他心里對晏子歸求而不得后,就鼓動他參與到造反事來,言明晏子歸就是他的戰利品。
皇貴妃當然沒安好心,趙康毅他能活著把晏子歸帶到嘉蘭關?癡人說夢。
他們前腳出了皇宮門,就會以私通之名被人射殺。
晏子歸可是東宮唯一子嗣的生母,她與人私通,她兒子就來路不明,死去的太子又能有什么好名聲?
皇貴妃深恨自己的兒子落人口舌,現在太子心愛的女人給他戴了一個大綠帽子,恐怕別人再提起他就不是光風霽月四個字了。
皇貴妃如果不爭這一口氣,沒有趙康毅走漏風聲,事成后不用面對朝臣的責問。
當然她錯誤低估晏子歸的武力,也是她行事必將失敗的原因。
人人都知道晏子歸會武,但是晏子歸進宮后的種種溫順表現讓人不能把傳言和她聯系起來,不刻意防備她,就會一步錯滿盤輸。
皇貴妃惡狠狠的盯著晏子歸,“是不是你鼓動了趙康毅,那就是個沒腦子的,他跟你說了實話,他又成為你的狗了。”
周洄問了今日當值的指揮使是誰,他可有參與此事?
大內這么多人,她不可能收買全部的人。
周洄眼神越過今日在御前伺候的人,他招手讓張成過來耳語,讓他去找今日輪休的大太監曹貞以父皇的名義把宮后宛的侍衛調去守衛紫宸殿。
“再拿一道手諭去京郊大營,讓仇將軍帶親信進宮接守護衛。”
“你再遣兩人去宮門口等著,今夜進宮的文官,不管是誰,不管他們說了什么,都把他們帶到紫宸殿的側殿看守起來,沒有孤的命令,不準他們走動。”
“殿下。”殿外有人喊道,“大內馬軍司副指揮使劉博犯上作亂,如今已伏誅,請殿下定奪。”
周洄出殿看,晏子歸緊跟其后,做守衛狀。
殿外來的正是在東宮外堵晏子歸的那一小隊人馬,趙康毅手里拎著一具死尸,看穿戴應當就是他說的副指揮使。
趙康毅不受控制的看向晏子歸。
她漂亮的臉蛋上沾染了血跡,就像那日在她祖父靈堂前一樣,眼神里沒有害怕,只有不屑一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