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一路車,郭老喝了半瓶子蜂蜜水,現在精神著呢,帶著學生下來,指著那些虛腳樓說道:
“這邊靠著河,大部分的居民以打魚為生,住在河邊。南市地勢不平,虛腳樓能夠克服這個難題……
而且這邊經常發生水患,虛腳樓抬高的設計能夠很好的應對……
所以你們不要小瞧了這些建筑,都是咱們老祖宗們的智慧結晶!
每個地方的建筑,你們不能以單純的外觀去評判,得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
學生們恍然地點頭,他們來的比較急,并沒怎么查詢這邊的資料,只當這些是危樓、貧民區,心里止不住升起了絲優越感。
“那我們豈不是也要建這樣的學校?可我們學的是磚、水泥和鋼筋蓋房子,對于木頭房子一竅不通,”一個學生撓頭,他們這才意識到什么叫做知識用時方恨少了。
他們學習的東西太單一,可實際上,普通的房子很多經驗足的工人都能蓋出來,根本不需要在學校學習四五年。
真正要求技術的建筑,就有著獨特的要求了,那才是對他們的挑戰!
眼前的虛腳樓,便是他們應戰的第一個難題。
在大家伙兒頓步發愁的時候,齊躍進好笑地說:“怎么可能啊?我們是蓋學校,又不是讓學生們學習下河捕魚。
咱們完全能將學校建在平坦空曠的地方,不過,郭老有句話不錯,這邊雨水多,咱們學校的選址中最重要的條件便是地勢高。”
眾人的心這才回落下來,對啊,剛才他們不由地鉆牛角尖了,他們完全能用地勢來達到虛腳樓抬高的效果。
話是這么說,可齊躍進卻明白,南市面積大,可是這個年代的城規和經濟發展的限制,這里的住房條件不理想,所以才會產生了虛腳樓的設計。
想要尋個合適的校址并不容易!
齊躍進側頭看向桑小珍,“桑同學,你能帶我們去你家看看嗎?”
桑小珍側頭看向阿父,后者在村長的暗示下不情不愿地點頭。
沿著小路走了七八分鐘,他們停在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前。哪怕郭老對虛腳樓評價中肯,可看到這樣的房屋,他也只點了齊躍進的名,跟闞副校長一起上樓。
這會兒桑父情緒平和了些,回到了家話也多了起來,“你們別看我們家比不得你們城里的,可這三層小樓,是我們兩三輩攢下來的錢修改的,已經幾十年了,其中修修補補很多次,是我們遮風擋雨的家。”
他說的話方言很重,郭老他們只零星能聽到一兩個字,還是村長蹩腳地幫忙翻譯。
“怎么會呢?我們一路走來,還看到不少窩棚區呢,能在這里擁有屬于自家的房屋,確實不容易。
三層都是家里勤奮、勁往一起使的,而且人丁興旺……”
齊躍進的這句話戳中了桑父的心,他笑著點頭,“可不嘛,我們家孩子多,一個個調皮著呢,不然也不可能讓這丫頭去念書,早跟其他家一樣坐家里織漁網、上山采貨、洗衣做飯了!”
桑小珍卻低著頭,心里門清,正因為家里孩子多,女孩兒出嫁要的彩禮也高,不拘對方什么條件,只要出得起,那她就得嫁。
經過一個屋子時,齊躍進聽到一個被屋外河水與風掩蓋的呻吟聲,腳步一頓問道:
“桑同學,這是你哥住的地方嗎?我能去看看不?”
提起這個兒子,桑父嘆口氣:“這小子命不好,那天下大雨,他去接小珍,結果被山坡下滑下來的石頭砸斷了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