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有叛侯而無叛郡也……”
黑夫笑容有些苦澀,他明白皇帝的意思了:年輕人,要對國家大計進言獻策,還是再多學學吧!
他也總算明白,為何皇帝和法家,會堅持全面郡縣,絕不姑且分封了……
這件事,已成定局,憑他三言兩語是無法改變了。
……
果然,到了次日,還是黑夫輪值于四海歸一殿的時候,皇帝召集群臣,在朝會上宣布了對封建、郡縣的決策。
“三代之時,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親親尊尊,雖萬人稱頌,然則,此私天下也!”
“秦則不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賞不私其親,宗室無功勞不得屬籍,公子王孫二世為庶民,黔首士伍以耕戰之功可列于朝堂,此公天下也!”
立于殿內,黑夫喉頭動了動,總覺得這話不太對勁,但想到自己的經歷,卻也沒毛病。
他雖然靠了抱李由大腿才發達,但歸根結底,能讓他升上來的,還是秦國相對公平的軍功爵制度。
在這兩段擲地有聲的宣言后,皇帝令謁者宣讀了最終的裁決:
“今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封建、郡縣之論,廷尉議是!”
“故朕不封子弟,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勝負已分,殿尾巴的博士們陷入了一片寂靜,他們對新的王朝失望透頂。
左丞相王綰則輕嘆一聲后,率先下拜稱頌,表示服從皇帝的決意!
李斯也與群臣一同下拜,但低頭之際,嘴角卻露出了無人察覺的笑意。
這不僅是他和王綰未來的右丞相位之爭,也不單是一場封建郡縣之爭,也是法儒之爭。
這幾個月來,儒家博士們的上躥下跳,終于被一棍子打醒了,皇帝最信任的,依然是法家之政。
而他李斯,永遠簡在帝心!
……
四海歸于殿內,諸郎群臣叩拜,稱頌皇帝的決策,秦始皇的耳中,卻恍然響起了過去二十年來,一直縈繞耳邊的話語。
“秦王政,你還記得……歷代先君,一統天下的志向么?”
“朕記得,朕已實現這一志向。”
他雙手捧起和氏璧雕琢而成的玉璽,并重重蓋在了詔書之上!
“更宏大的志向,曠古絕倫的偉業,將在朕手中實現!”
如果說天下是一輛馬車,那么皇帝便是御者,振長策而御宇內!
他揮動鞭子,要將天下帶離這個延續了上千年的“分封-分裂”道路,將九州生靈,帶到一條全新的通途上!
詩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
儒生稱贊周政,但在秦始皇看來,那不過是那是陳腐守舊之道。
而秦道,是法后王之道,是推陳出新之道,是不論君子小人,皆能各盡其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