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河沙,都是珠江沿岸現成的,而使其黏合的重要材料“蜃灰”,除了可以采石灰石燒制外,番禺周邊,亦有數不盡的“貝丘”,海螺蠣殼堆積成山,蔚為壯觀,這都是南越人千百年來食蛤蠣、生蠔剩下的,一把火燒了,便能得到許多蜃灰。
而第一次戰爭時,秦軍已將沿岸森林燒了不少,有前人鋪路,再去占領并構筑堡壘,就容易多了。
一場秦軍針對甌越的圍剿戰,就在這帷幕中密謀開來。
韓信的提議,竟與黑夫不謀而合,讓他打起精神來,詫異道:“你對嶺南地理,倒是頗為熟悉啊。”
青年軍吏解釋:“是蕭都尉,他收集了上次伐越時的圖籍,時常挑燈夜讀,還指著城郭河流,教我知之。”
這淮陰的貧苦少年,學習能力超乎常人,又被蕭何帶在身邊一年,耳濡目染,所以對嶺南山川形勢,已知道七七八八。
“老蕭啊老蕭,你真是藏了好大一塊寶啊。”黑夫暗道。
他又問韓信:“若如你所言,則西甌失了種稻之地,便只有兩條路,一,分散退入山林,二,向西遷徙,投靠駱越,與駱王合流。”
第一次戰爭,西甌人便是這么干的,最終依靠漫長的距離,拖垮了秦軍,導致老屠中途中毒箭而死,秦軍主力不得不撤退。
而偏師一萬人雖然抵達了駱越的大本營:號稱“萬象之地”的臨塵(廣西崇左),但那一戰,駱人與甌人結盟,騎著大象加入戰場,沖散了秦軍的陣列,這才導致了那場可怕的失敗和十死七八的死亡行軍。
“駱越與西甌之間多山,水流湍急,我軍無法從容修筑壁壘推進,但陛下有令,十月之前,必平諸越,開疆至北向戶,又當如何?”
這可是連黑夫都沒想透徹的難題,考校韓信真本事的時候到了……
韓信自信滿滿:“到那時,戰機已成熟,我軍壯而甌人餓疲,當引誘越人決戰,畢其功于一役。”
黑夫搖頭:“越人狡猾,知道正面對壘是其短處,但凡秦軍大軍進擊,必逃入深山林叢,可不會與我交戰。”
“信有一種法子,可使之應戰。”
韓信抬起頭,方才還奉勸黑夫穩妥屯田、修堡,用兵之法正得不能再正的他。此時此刻,眼中卻帶著在瞬息萬千中,瞥見一絲戰機的奇險瘋狂!
“分進合擊,長驅直入,孤軍深入至象地,西甌、駱越見我寡而彼眾,則必受鼓舞,與秦軍交戰!”
此言一出,不僅黑夫訝然,連一旁力挺韓信的去疾,也變了顏色,起身斥道:
“韓信,休得胡言,此乃屠將軍亡軍喪師之策也,你是想害君侯重蹈覆轍么?”
豈料,韓信卻不懼反笑.
"沒錯,就是要故技重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