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的高考分數,以及可選擇的專業,對比下來,也就是醫學比較有前途一點了。
毫不夸張的來說,他們之所以選擇學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不是因為對醫學感興趣,而是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矮子里面拔將軍。
然后,他們就陰差陽錯的來到了江南省中西醫結合大學,陰差陽錯的進入了江凡負責的班級。
誰也沒有想到,他們會這么陰差陽錯的,實現命運大轉折。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老師,這句話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
葉問塵和顧秋韻鋃鐺入獄之后,顧氏集團群龍無首。
正常情況下,一個企業沒有了掌舵人之后,應當盡快選出一位新的掌舵人來總攬大局,穩住局勢,制定未來發展方向。
只有這樣,才能讓企業盡快回到正軌。
但自從顧氏集團被轉手變賣之后,顧氏集團的情況就不正常了。
以前,顧氏集團是顧家人的企業,以顧瀚文和宋麗娟的股份最高,如果發生什么變故,那么理應是其中一位大股東,聯合其他股東,召開會議,選擇出一位管事的來。
說白了,所有事情,還都是由顧家人來控制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顧氏集團,只不過是強盛集團下面的一個子公司。
是死是活,該怎么走,都是由強盛集團說了算。
知道葉問塵和顧秋韻都鋃鐺入獄之后,面對顧氏集團群龍無首的局面,顧家人其實是想競爭一下掌舵人的位置的。
但強盛集團根本就信不過他們,直接空降了一個掌舵人來管理顧氏集團,也不讓他們這些,對顧氏集團業務和項目都最為熟悉的顧家人來掌權。
空降的掌舵人,自然是優先對強盛集團負責的。
顧氏集團的業績早就出現下滑了,但之前,是有顧秋韻在頂著,所以那怕業績下滑,但顧家人的整體待遇是沒怎么變的。
畢竟不管怎么說,顧秋韻就算是再絕情,也是要考慮一下親戚關系的影響的。
但空降的掌舵人,他可不會管這么多,他只對強盛集團的董事會負責。
而商業資本,都是逐利的。
面對現如今業績下滑,營收縮水的顧氏集團,空降的掌舵人首先要考慮的,自然是降本增效。
所謂降本增效,就是降低成本的同時,增加效率。
簡而言之就是,要花更少的錢,盡可能的提高效率。
而顧氏集團顧家人的待遇,在空降的掌舵人眼里,無疑就是用人成本過高了。
一群早就過了三十五歲的中年人,留著有雞毛用?
干活效率比不上年輕人,薪資卻比年輕人多那么多。
同樣的崗位,同時的工作量,開個幾千塊錢,大把的年輕人搶著來做,但如果讓這些顧家人來干,一個月少了幾萬塊,他們還不情愿。
那還有啥說的,直接裁員!
于是乎,顧氏集團開始了大規模的裁員,顧家人幾乎無一例外,全部被裁。
工作崗位,全部被新招聘的年輕人所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