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趙清虎在宮中吃了晚飯,宏豐帝才放人離開。
北方干旱的事情,還有南方今年有洪澇,大淵皇朝幅員遼闊,每年的天災不少。
今年,也就是更加嚴重而已。
朝廷提前從南方調撥去北方的糧草,是抑制災難的關鍵。
沒有朝廷糧店內,源源不絕的供應糧食,北方的糧價,怕是要漲到天上去。
大淵皇朝不缺養活所有百姓的糧食!
大旱之后,最怕的就是蝗災。
蝗災的爆發,可比旱災更加殘酷,蝗蟲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總不能等到蝗災爆發,讓老百姓吃蝗蟲吧
能提前防范,還是要防治。
只是,趙清虎這一次是帶著任務回家的。
天天在家躲閑,這一次趙清虎是躲不開,宏豐帝都說了,讓他每天去翰林院一次,等漢字簡化完成后,再論其他。
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說的話就是圣旨,趙清虎總不能抗旨不遵。
趙清虎也不想太過特立獨行,第二日天還沒亮,就在書香的侍奉下,穿戴整齊,坐上了馬車,直奔皇宮而去。
之前,趙清虎穿的是六品農令的朝服。
如今,他是沿河縣伯,是一等伯爵,有自己的伯爵朝服。
宮門口,看見趙清虎的馬車來了,一眾文官武將都投來了視線。
大家都好奇,這位不是不來早朝的嗎?
皇帝陛下在封爵賞賜的時候,還特意吩咐了,不用他每天來早朝。
“爵爺!”
趙清虎下馬車,立馬有一些官員主動上來打招呼,都是他這個體系的下屬。
就是胡志英、陸幀,也都遠遠抱拳打了招呼。
趙清虎雖然沒睡醒,可還是強打精神,一一點頭回應,他可不是無禮之人。
站到了一眾翰林面前,趙清虎率先抱拳,“宋公!”
宋夷遠頷首,“來了,且站過來,這里風小。”
“謝宋公!”
趙清虎一身勛貴朝服,站在一眾翰林之中,很突兀,也很顯眼。
幾個翰林,暗自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疑惑。
這位怎么來他們翰林院了
翰林院的工作,跟這位可是一點關系都沒有。
修史、修書、謄抄朝廷政令、圣旨,鉆研學問,這些跟趙清虎可一點不搭嘎。
莫非,皇帝陛下要征召趙清虎為架前顧問這也不對啊,事先一點消息都沒有。
可惜,不管是宋夷遠還是趙清虎,都沒有開口解釋的打算,而是老神在在站在人群中,等著宮門開啟。
宮門開啟,眾人魚貫而入,趙清虎直奔翰林院,沒有去早朝的勤政殿。
等到了翰林院,早就有內侍,給趙清虎準備好了一切,翰林院的典吏文書只能靠邊站。
今日,宋夷遠也沒去早朝,而是直接來了翰林院。
漢字簡化的事情,他接到圣上口諭的時候,也嚇了一跳。
聽說是跟趙清虎一起,這才有些了然。
猜測是趙清虎說動了陛下,簡化漢字,推行文學,要開啟民智,大面積栽培讀書人。
早就聽說,煤炭商會這些新興機構里面,嚴重缺乏讀書人。
皇家煤炭商會籌建的學院內,讀書人一批接著一批進去,又一批批送去了各大礦場。
即便如此,依舊確認。
雪花鹽業、皇家銀行,都缺人,缺能讀書識字,能算術記賬的讀書人。
找來今日當值的翰林,將圣上口重新宣布了一遍。
一下子,翰林院不安靜了,不少翰林都有怨言。
簡化文字好端端的,為什么要簡化文字
能入翰林院的,誰也不是傻子。
簡化了文字,豈不是降低了讀書人的門檻
讀書人多了,那他們這些既有的讀書人價值豈不是要下降
“宋公,此事尚待商榷,我等這就上奏陛下,讓陛下收回成命!”
“放肆!”趙清虎眼珠子一瞪,“陛下金口玉言,豈能朝令夕改爾等想要抗旨不尊”
上岸就砸鍋,好歹是讀書人,能有點格局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