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福心念一動,腦海中又回想起諸葛亮那一夜的囑咐:
“元直兄,新野鎮小,非興國之地,若有機會,定勸皇叔遷民于南郡,江陵那邊我已安排妥當,劉表數日便可下令,若得劉表之令,萬要勸皇叔不要拒絕。”
這敢情好,不用勸了,主公自己亦有此想法。
當即呵呵一笑,然后賣了個關子:“主公無需擔憂,此局易破!我料不出三日,主公必能等來想要的消息。”
劉備有些詫異。
想要的消息?
徐元直怎知我想要什么消息?
“軍師,難道就這么等就能等來破局之法?”
“然!”
單福搖著羽扇信心滿滿:“主公不妨一試?”
單福的話讓劉備心有顧慮,因為這和阿斗所言越來越不一樣。
不過既然軍師自信說三日,那便等他三日再做計較。
結果不到三日,第二日劉表的親筆書就來了。
“玄德賢弟近安:
因防曹軍南下,為保新野之民,吾思來想去,想請玄德賢弟使關羽糜竺二人攜荊襄之民南下江陵安置。另為防賢弟親眷被曹賊所害,亦請玄德賢弟將家眷一并送往江陵,為兄自會派人在江陵妥善照顧。”
劉備接到寫封信時,愕得目瞪口呆!
再想起單福所料,劉表的每一個決策竟都在解他的燃眉之急。
不禁感慨:“軍師真乃神人也!”
“哦,在下也是誤打誤撞。”
單福能說啥?
他其實也納悶:這孔明用了什么法子,竟能使劉表下此命令?
搞得我像神人一般,以后如何收場?
劉備謝過單福,回頭和去阿斗商量。
關緊書房的門,這就是獨屬于父子的私密世界。
劉備將劉表的信讀給阿斗,阿斗聽了也大為詫異:
“父親,這徐元直竟能算到此節,果然厲害。不過……我前世未嘗聽說劉表當年有遷民之舉,這怎么主動讓我們遷民了?您可是向其提了什么要求?”
“未有!此皆景升兄自己之命。此外,荊州重郡重縣守將人事也做了大幅調整。”
“這倒是奇怪了。”
劉備沉吟道:“孫先生和老耿認為,劉景升想利用我抵御曹操。又不好明說,便使云長和子仲攜民攜眷去江陵,名曰避難,實為要挾。”
劉禪想了想:“倒是有這個可能,不過這倒也正應了咱們心意啊!”
“是啊!我也覺得,家眷與百姓遷至江陵更加穩妥,軍師認為當遷。但孫先生他們認為此舉易被劉表挾制,讓我慎重而行。不過,為父到現在也不明白,究竟是何原因,致景升有此遷民想法?”
劉禪思索片刻,得出一個猜想:“原世父親襄陽席間逃命,躍馬檀溪。此番再入襄陽,卻設計反擒蔡瑁,轉送劉表,不知是不是與此事有關?”
劉備沉思點頭:“蔡瑁被革職,江陵人事動蕩。一件事發生了改變,引發其他事故亦發生改變,也在情理之中。景升或許因蔡瑁而不信于我,故而使此計脅我抵曹。”
劉禪嘆氣道:“父親,若如孫先生說,那家眷去了江陵也危險重重?”
劉備思索片刻:“那也好過被曹操所得。而且有你二叔跟隨相保,又有劉琦公子坐鎮江陵,應當不會有事。”
“什么?劉琦公子坐鎮江陵?”劉禪聽到這個消息十分詫異。
“這是景升兄兩日前下的調令。有何不妥?”
劉禪喃喃自語:“他不是應該去江夏嗎?怎么跑去坐鎮江陵了?”
“江夏不是有黃祖所督?”
劉禪恍然:“對了,這時候黃祖還沒死。”
劉備思索道:“蔡瑁被景升革職,削去了南郡太守一職,便使大公子劉琦頂替其為南郡太守,親督江陵。這在情在理,并無不妥啊!”
“啊,原來如此,父親反劫蔡瑁改變了江陵守將安排,那這遷民江陵之事便無后顧之憂了!”
“此話怎講?”
劉禪興奮道:“黃祖被孫權襲殺后,劉琦公子便去駐守江夏,在父親走投無路之時,親派兵接應父親,不僅救我們于當陽,更使得咱們有了立錐之地。如今有他督江陵,咱們家眷便留在江陵,他也必會竭力相保!”
劉備一怔:“你是說,前世劉琦公子救了我們……”
“沒錯!他是咱們的恩人!劉景升處處提防父親,可劉琦公子卻對父親毫無顧忌,我們敗逃夏口之后,他舉江夏之力助父親起勢,聯盟東吳,成就大業!”
劉備點點頭,口中喃喃道:“我前番入襄陽,便是大公子引云長翼德于檀溪設伏,怎曾想敗走當陽又是為他所救。大公子,真義士也!”
劉禪感慨道:“只可惜,劉琦公子壽命太短,年紀輕輕便生病離世了。他若不死那么早,江東也就無理由讓我們歸還荊州了。”
說到此,劉禪又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唉,要是能有個良醫在他身邊就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