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心中感慨。
丞相既有如此臨陣制敵之能,我萬不可剛愎自用,當委以全權,盡用其才,方不負上天所賜之肱股之臣也。
“軍師,勿謙也!備心中實知,若無軍師,必無此大勝!”
諸葛亮自能感受到劉備的感激之情。
想到夢中至死未能恢復漢室,心中猶愧:
“亮為主公籌謀,乃分內之事。時候不早,當即啟程趕往樊城,迎接太史慈將軍,順便也再見一見夏侯元讓將軍。”
“是也!”
二人遂過江入樊城,以候太史慈歸來。
劉備夜聞信報,晌午方至樊城,便與樊城翹首以盼,至未時之末,得見太史慈帶軍而歸。
按說此等大勝,太史慈當面露喜色、欣喜不已,然其神色依然肅然,唯甲胄上血漬未干,更顯殺伐之姿。
此正乃名將之風范也。
相比較之下,旁邊的邢道榮昂首顧盼,目露驕色,其得意之態,直若嘴角欲撇向天際。
諸葛亮遙看邢道榮,微笑著點了點頭。
回想夢中此將,吹牛夸口,大言不慚,看似言過其實,實則不乏可稱道之處。
譬如,其雖愛夸口,然卻可與張飛交戰數合全身而退,確有些武藝在身。
后遇趙云夾擊,自知不敵,立刻棄斧而降。
顯然對自身實力審度得宜相當準確。
被伏之后,跪地高拜,大唱贊歌,把敵方主將夸上了天,以求歸營為諸葛亮大開城門。
按說,此時他本可真降,按計誘劉度開門,那必然是大功一件。
然而,他歸城之后,卻仍向劉度獻計,以求反殺敵于城中。
當然,諸葛亮看出來了,反利用此計殺入城中。
邢道榮慌忙敗逃之際,被趙云遇上,一槍刺死于馬下。
夢中的邢道榮最終活成了一個笑話。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諸葛亮沉思過后,卻對邢道榮有了新的看法。
騙歸誘敵之策,雖似朝秦暮楚、沒有節操,卻委實達其目的。
此計若施于他人,恐怕真就著了他的道道。
那么,這是反復無常,兩面三刀么?
看起來是很像。
至少為張飛趙云這樣的忠義之士所不屑。
故而被趙云一槍刺死。
但其實,站在人主的高度,你會發現他始終都忠于自己的主公劉度。
最后亦死在保護零陵的戰斗中。
所以,諸葛亮才會決定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在自己獨特的領域建功立業。
今見此景,諸葛亮明白,這家伙肯定是立了功了。
至于立了什么功,饒是諸葛亮聰明絕頂,也實難猜到。
未等太史慈近至,劉備遂應上前抱拳:“子義將軍,備侯將軍多時了!”
太史慈立刻下馬,抱拳跪下:“慈參見皇叔,軍師。”
“快快請起!”
太史慈站起身,臉上終見喜色
跟著劉備,沉悶多年的自己,終究又得建功立業之機。
“奉軍師安排,我伏兵于新野城,夏侯惇果然入伏,已被我所擒!”
說著,指了指不遠處的馬車。
透過車窗,見夏侯惇被綁縛車中,獨目怒視,恨得咬牙切齒。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