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搖著羽扇,站在南鄭城頭,遠望三里外扎寨的曹軍,不禁感慨萬千。
即便曹操舉大軍南下,留在大安縣的守軍數量仍然要多于南鄭城。
曹操的實力太強大了。
夢中一役赤壁鏖兵,今世一番漢水會戰,曹操皆遭大敗,然終未傷及根本。
未幾,竟又能整肅起雄師勁旅。
這背后,是九州國力同心協力的支持。
回想夢中第一次北伐。
他積攢了南中兵馬,整合了益州兵力。
使蜀漢兵力再度強大。
以為具有了和曹軍一掰手腕的資本。
以趙云兵出箕谷為佯攻,自己率主力部隊北伐岐山。
再以馬謖駐守街亭,攔住曹魏援軍,便可迅速將整片涼州納入版圖。
如此北伐方得有望。
他不能給馬謖太多人馬。
因為他還要更多的兵馬攻打涼州駐郡。
否則,一支部隊駐扎山上,一支部隊攔路駐扎。
張郃兵力縱強,亦不能過街亭也。
然馬謖兵少,若于道旁結營立寨,縱曹軍攻勢如潮,亦難猝破馬謖防線。
那是他唯一的機會。
然未料曹軍遣曹真以御趙云之軍,其眾乃數倍于我,實為主力。
而攻街亭之張郃所將偏師,其部亦數倍于我軍。
對此,馬謖違抗軍令,做出了錯誤判斷。
致功虧一簣。
而趙云,面對曹軍主力,方知曹軍竟在數年之際,變得強大如斯。
他選擇燒毀棧道,以防曹軍反攻,亦是無奈之舉。
這讓諸葛亮更加篤定。
據蜀地而與曹軍相持久戰、發展戰,此乃自取覆亡之道也。
今者,曹公之勢猶若中天之日,熾盛難敵。
諸葛亮暗暗感慨:必使戰線拉長,讓其兵勢散而難聚,首尾不能相顧。
如此,方能得有勝機。
……
另一邊,曹操大軍得入綿竹之地。
曹操站在城頭之上,望著千里蜀川,撫髯感慨。
“今得益州,天下大勢盡在孤掌中,所余者唯劉備兩州、孫權一州耳,天下指日可定!”
聞此言,荀攸忽生憂慮之感。
不覺眉頭緊皺。
“丞相,待平益州,差一良將駐守蜀地,當速歸長安。”
“為何?”
“某心下憂之,若此時東吳揮師北上攻合淝,關羽提兵北向取宛城,卻當如何?”
“嗯……”
曹操撫髯頷首。
荀攸總能預見隱藏的危險。
然此等諸事,他身為一國之相,又安能不深思熟慮?
“孫權昔年曾被囚于許都,今又經內亂之劫,斷無復有擾境之心力。縱或有之,合淝有蔣濟、張遼、滿寵三將鎮守,他如何能越合淝半步?至于關羽……”
曹操淡然一笑。
“宛城既行堅壁清野之策,復增修城防,更有程仲德親率將士鎮守。縱關云長勇冠三軍,又豈能越此銅墻鐵壁半步?”
荀攸點點頭。
按說,曹操已經將后方之事安排得相當妥當。
但是,他臉上憂色卻未有半分消減。
“可是,那諸葛亮……”
“諸葛亮又怎么了?他不是按兵不動?”
“就是他按兵不動,我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