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從女,實際上卻比親女兒還要親。
當年卻被張飛擄掠而走。
夏侯淵當時聞之拍案大怒,方欲點兵尋張飛復仇。
及聞那張飛不知使了什么迷魂藥,使小女為之傾心。
夏侯淵差人討還。
張飛明確表示不還之余,更立誓娶為正妻,終生珍護。
這倒令夏侯淵頗為意外。
此時衣帶詔事早已東窗事發,曹劉兩家互為仇敵,劍拔弩張之勢已成。
夏侯淵本不愿成此婚事。
可那張飛雖為武夫,卻也是當世虎將,心下實敬其英雄氣。又想默然應允。
然又恐他性情暴烈,日后欺凌小女。
心中猶是糾結。
成婚之前。
夏侯淵亦接到張飛請帖。
猶豫再三,還是在通稟曹操之后,于婚期登門造訪。
那場婚禮,張飛向夏侯淵敬酒三樽,以代高堂之敬。
夏侯淵卻唉聲嘆氣,對這黑臉漢猶為不放心。
后來劉備出面,對夏侯淵肅言:“有我作保,必使翼德以正妻之禮待,不得欺凌令嬡。”
說來也怪。
聽到張飛萬般保證,夏侯淵都不放心。
但聽劉備說了這么一句話,夏侯淵懸著的心立刻就放下了。
飲了三樽酒,乃與劉備作別。
當時夏侯淵抱拳而言:
“劉使君,今日一別,他朝便是疆場敵手。縱與君有舊,然陣前交鋒,亦斷無半分容讓。”
劉備亦拱手言道:“將軍此言,備安敢相拒?天下紛爭,各為其道,各為其主,備不怪將軍!”
遂送夏侯淵安然出城。
后夏侯淵遣人多番訪查,方知張飛雖性烈如火,卻于妻子百般憐惜。
不訪他女,不納姬妾,真就履行當初所言。
不愧為大丈夫也!
夏侯淵心中亦不免生出這樣一種向往,若與此黑臉漢同一陣營,又該有多好?
而當下,顯然又不允夏侯淵思慮太多。
殺不殺張飛實是次要,守住長安和涼州才是重中之重。
既然張飛又在崤谷,基本可以判定,諸葛亮往陳倉的路徑乃是略城。
絕不可諸葛亮大軍安然度過略城。
打定主意,夏侯淵使麾下大將孫觀守衛鹵城,其親率大軍往略城而去。
此番東行,大軍軍眾甚盛,又多走通衢大道,量那張飛縱勇武無敵,又怎敢再設伏兵?
果然,這次再經崤谷之時真未遇伏兵。
使得夏侯淵可以安然東行。
夏侯淵終于安下心來。
再往東,就是通衢大道。
敵軍斷不能依險再設伏兵。
就算有兵相襲。
夏侯淵亦無半點擔憂。
而就在夏侯淵攜兵東進之時。
鹵城廂下近城堙處,有一處不起眼的民房。
平日里賈信自將此處居民遷至別處。
乃懼敵軍攻城,波及此處居民。
后改造成屯積城防械之地。
但孫觀新入鹵城,顯然不知此處民房的實際用處。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