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涼州對于當下的劉氏集團來說,意味著什么。
在場文武面上皆顯狂喜之色,一時間,交頭附耳聲,欣悅喜笑聲,拍手喝彩聲不絕于耳。
陳到頷首而言:“主公,孔明先生真乃王佐之才,當年七顧茅廬,誠非虛費心力也!”
黃忠撫髯笑道:“怪道馬季常嘗贊孔明,此子真乃天縱奇才也!”
法正捏著須髯心道:我嘗不忿孔明之才。
今聞之能果不尋常。
而且,他知我為主公新謀,非但沒有嫉妒之意,反倒如此贊譽于我。
看來此人心胸亦遠非我可比。
不經意間,法正亦對這個素未謀面的臥龍先生心生好感。
伊籍喜道:“主公,前者荊交已入彀中,今聞孔明又下涼州,若再趁勝收取益州,主公便坐擁四州之地,足可與曹操抗衡了。”
事實上,以荊、交、益、涼四州之力,尚難與曹操所據青、幽、并、冀、徐、豫、司、兗八州相頡頏。
然荊、益、涼三州皆為大州,其勢已與曹操大幅接近。
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二大諸侯。
如果能在此地逼死曹操,使北方生亂,或真可趁勢北上,一統天下。
劉備自也心知,此時是統一天下最好的機會。
現在,數縣已有回應,只要等到曹營蜀將回應,便可舉大軍而攻之。
可便在此時,曹營有使來至。
其使告劉備道:
“丞相仁慈廣厚,素無加害益州生民之心,愿以退據陰平、全師出蜀為代價,求玄德公供粟三十萬斛。若蒙見與,當即罷兵西撤;若不獲允,則將進據綿竹、廣漢,取彼資儲以充軍實。素聞玄德愛民雅望,必不使丞相失望也。”
法正見此信,頓知曹操心術。
“主公,萬不可!他這是嚇唬你!”
劉備卻拿著信陷入沉思,思量許久,乃問法正:“依孝直之計,今當何為?”
“三十萬斛粟非小數目。此明乃敲剝之謀,主公萬勿予之!”
法正又想了想,隨之冷哼:“如此可見,曹操已陷彈盡糧絕之困,不宜再行爭糧之舉。”
大軍若依法征糧,維持軍用是法禮之事。
曹操大軍入綿竹廣漢,向來以王師自稱,于當地百姓秋毫無犯。
然屠掠蜀軍周遭縣邑,實因其助逆附賊,與綿竹、廣漢無涉也。
遂亦征兩地之糧,亦有法可依。
只是后來數縣脫離曹操掌控,自不會給曹操大軍獻糧。
曹操又失米倉道,糧草困乏亦在情理之中。
法正自在其中看到機會:“主公,當依照原本計劃,通聯各地郡縣,圍斃曹操于蜀地,斷不可予其糧草。”
劉備撫髯思索良久,搖搖頭:“曹操此舉非為虛恫,備素知其人,必當屠掠綿竹、廣漢,以資軍用。彼時蜀地生民萬千拋尸荒野,非惟我所不忍,亦非劉季玉所愿也!”
而這,在法正看來,并無甚要緊之處。
曹操屠了這兩地,雖說能獲得軍需用糧,但亦必與蜀地徹底失去人心。
主公你正好做得好人,領導蜀地百姓文武,俱無掣肘。
但法正并沒那么勸。
他知道,這么勸劉備必不會同意。
而是說道:“主公啊,諸葛軍師乃言:若有他疑,可就近詢問法孝直。今法正出謀,俱為主公所綢繆遠略,伏望主公允納,斷絕曹操之請,斃其于巴蜀之地!”
法正以為,劉備素信諸葛亮,抬出諸葛亮他一定會同意。
可卻不知,這使劉備陷入兩難之中。
最終,他還是未從法正之策。
因為他無法接受拒絕此事的結果。
虛假的仁義。
縱得萬千民心亦非我所尚。
今時今日!
當以蒼生安危為念,寧負權謀而全蜀地黎元!
才是我劉備王道之本也!
備相信,此亦是孔明心中所愿。
“倘若曹公肯全軍撤離蜀境,備愿征三十萬斛糧草助曹公歸北。”
劉備對曹操使臣如是言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