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孫權就這么撤軍了。
你能咋回人家?
劉備又擔憂道:“莫不是吳主無意北伐,有心與曹氏聯盟,與我為敵?”
“斷非如此也!”
魯肅無奈解釋道:“我江東矢志與皇叔結盟,共扶漢室,力抗曹賊,斷無聯曹之理。”
劉備很聰明的嘆了一口氣:“我深信子敬之心意,卻難揣測吳侯之志向也。”
魯肅哽咽一聲:“請皇叔相信,吾主亦是如此。”
“子敬啊!”
劉備邀魯肅坐下:“不瞞先生,我已囑魏延,正備退出江夏,本欲以此為禮,助吳侯攻取合淝、壽春。如今看來,這江夏之地,怕是也不能贈于江東為禮了。”
“這……”
魯肅滿面通紅。
當下境況,就是劉皇叔真心想給,他又哪有臉要?
“既奉初約,未得合淝壽春,安敢受江夏?”
“子敬先生,備有一事不解。”
“皇叔但問無妨。”
“江東若欲取合淝,吳侯可遣周公瑾統兵前往。公瑾智計深沉,勇略兼備,且曾得合淝之地,何以棄而不用耶?”
又是一句扎心的問話。
魯肅心里明白,吳侯有彰顯自勇之心,又不想也與公瑾太大功勞。
所以才決定自己親征。
但這多顯得咱們主臣不合,多加猜忌,為外人所笑?
魯肅的理由是:“南疆山越橫行,憂患甚重,公瑾身為江東肱股,須親往南疆以鎮撫山越,以安江東之局。”
夸大山越的威脅,自可解釋周瑜的作用。
劉備卻并非輕易被糊弄之輩:“公瑾若總領大軍,此番大戰,江東必取合淝、壽春,更可揮師直指徐、豫二州。某再以江夏相贈為禮,吳侯所得利好,當不可限量。”
既而,魯肅心中一震,這與公瑾所言相差無幾。:
然,不知此番大戰,皇叔所獲何地?”
劉備直言答道:“我救劉璋之子劉循,與曹操鏖戰成都,終逼其退離西川;又以張松家眷換回劉璋次子劉闡,由此得據益州。軍師諸葛亮北出祁山,征伐夏侯淵,遂定涼州。”
魯肅聞言目瞪口呆:“如此說來,皇叔此戰,竟奪益州涼州兩州之地?”
“正是!”
劉備坦率承認,面上卻無半分欣喜之色:“唯憾吳侯退兵,否則吾二弟必能克宛城、直逼洛陽;江東亦能下合淝、壽春,說不定或取豫州,或得徐州,二者必有其一。”
魯肅聞言怔忡,暗忖:劉皇叔如此興兵攻取益州、涼州,曹賊必引兵西向,吳侯此番竟錯失這般良機,實在可惜!
可世上沒有后悔藥。
否則魯肅拼死,也要勸說孫權出兵。
現在卻能如何?
劉備又問:“對了,今曹操既亡,江東何日再能出兵?”
魯肅無奈嘆息:“十萬之師出征非易,方遣歸各地布防。若要再行北伐,少則半年后方可。”
劉備頷首,心中有數。
劉備雖親自安排魯肅暫居江陵數日,再遣人送其返歸江東;
魯肅亦令呂綰與劉備再度相見,以續前緣。
此舉總算為吳侯于皇叔稍補虧欠。
恰在此時,荊州四位謀士正集會議事。
這會本該由劉備親自主持,為各部主將部署駐防事宜。
奈何劉備因接待魯肅,耽擱了些時日。
于是法正提議,與江陵龐統、上庸蒯越、襄陽徐庶四人便先于私下開了個小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