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漢帝劉協見華歆時,乃在朝堂之上。
他據理力爭,以下克上,與荀彧展開激烈的辯論。
最后,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以維護漢帝之名,把荀彧逼離許都,趕至壽春之地。
那時,他像極了忠誠于大漢的烈臣赤子。
深得劉協之信任。
而今時今日,再見劉協,他臉上再無半分尊敬之意。
他帶羽林衛徑直走入皇宮,把擬好的詔書放到了劉協的面前。
劉協睜大了眼睛。
才明白一個人若是變臉,竟然可以變得這么快?
劉協自知許都眾臣一日死了三百余位,嚇得一宿沒睡。
今見此情此景,不由得聲音顫抖:“華先生,汝欲逼宮否?”
華歆竟毫無顧忌,揚聲朗言:“陛下,前者有人假漢臣之名,謀害大司馬與執金吾,今已盡為執金吾與大司馬麾下正法。今執金吾曹丕,為殉國曹侯之子,有兩安許都之功,一門忠烈,功績擎天,懇請陛下下詔,冊命曹子桓為魏王。”
“你……”
劉協眼中噙著淚水,指著華歆滿眼的恨意。
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當年的李儒。
那一刻,他也是真的后悔了。
為何要聽信此人之言,將荀彧驅離許都。
但身為皇帝,他還是有骨氣的,縱然氣怒,亦挺直了腰桿。
“朕若不允,又當如何?”
說著,一把抓起詔書,奮力將其撕毀。
詔書為蜀錦所制,甚為堅韌,卻被劉協撕碎。
可見其恨已至極點。
華歆卻不為所動,他冷冷的看劉協撕完,說道:“陛下能有此言,必為奸佞所誤,待臣為陛下鏟除奸佞。”
而后轉身離去。
至午后,華歆再請劉協加封曹丕為魏王。
而這次,被華歆一同帶來的,除了一份新的詔書,還有一個錦盒。
華歆使了個眼色,立有人打開錦盒,盒中所置,乃是國舅爺伏完的頭顱。
偏逢皇后亦在此地,見此景登時暈厥過去。
劉協扶住皇后,驚怒道:“國舅向朕舉薦于你,你緣何竟害國舅也?”
華歆冷哼一聲,厲聲道:“臣唯循公理,豈徇私情?伏完誘陛下為非,罪當誅!”
“伏國舅乃國之重臣,你怎敢殺之?”
華歆亦不屑道:“縱為朝廷重臣,然有叛國之行,何止于削官?臣今已居尚書仆射之位,身擔維護大漢之責,將亂臣賊子正法,于情于理,皆無不當。”
“來人!”
劉協怒喝一聲,立有甲士進入。
劉協指著華歆:“將此賊給朕拿下!”
但此時此刻,周遭侍衛,竟無一人上前動手。
華歆嘲弄的看著劉協:“陛下,允還是不允?”
劉協瞪紅了眼,牙齦都咬出了血:“除非……除了你把朕殺了!否則朕寧死不允。”
說完,在此抓起詔書,將其撕毀。
“看來,還是有人于陛下耳前進讒。”
華歆點點頭,遂一招手。
眾甲士立刻上前,拖起昏迷的皇后伏壽。
皇后乃萬金之軀,豈可由其他男子觸碰?
劉協大驚,立刻護住自己的妻子:“你……你們要作何?”
驚慌之余,求助似的看向一旁的宮女和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