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之地,河西走廊橫貫其間,向來是商賈往來的通衢。
每日行經此地的商旅,少則數百人,多至數千人。
往昔之時,商隊皆可沿大道暢行,或奔赴長安,或前往并州,或南下漢中,一路無阻,官府從不過問。
自從被諸葛亮所據后,卻大不相同,關隘檢查驟然嚴苛起來。
每支商隊過關,都要經受徹里徹外的盤查。
慣例是,前一日抵達的商客需聚在官家指定的館舍歇息,詢問家居何處,此行所販何物,所販何地等諸多問題。
待次日逐一查驗完畢,方可放行東去。
這一日,一個漢商帶著幾個羌民拉著幾車羊皮,欲往東而行。
于眾商于館舍歇息以候翌日檢查。
傍晚,有官兵攜書至,一一詢問商要詳細。
那漢商鎮定自若,回答流利。
官兵未做多疑,攜書離去。
至夜,一卷卷商要已整齊碼于諸葛亮案前。
諸葛亮點上燭火,取過卷宗,一卷卷細細審閱。
忽翻至一卷,他眉頭驟然一緊,復又凝神細看數遍,眸中寒光乍現。
“馬鐵!”
“末將在!”
“速往此館驛,不必多言,將這伙人盡數拿下!”
“喏!”
一個時辰過后,馬鐵將那漢商與羌民盡數押至諸葛亮府邸。
院中盆火映月,照在幾人驚恐而無辜的臉上。
“是誰派你們來的?”諸葛亮率先發問。
“回官爺,非是誰派我等,實為販賣羊皮。”
那漢商穿著相對華麗的衣衫,操著并州口音。
諸葛亮走了過去,看著他的眼睛。
他卻不敢直視,緩緩的低下頭去。
諸葛亮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你說販賣羊皮,可卷宗上記著,你等從羌地而來,所載羊皮共三百張,皆是成張全皮,可是否?”
那人拱手道:“……是!”
諸葛亮目光如炬:“羌地牧羊,多為游牧遷徙,并州亦如此。
剝取羊皮向來隨用隨取,鮮少特意留存全皮。何故勞師遠運?”
那人有些局促,還是說道:“并……并州羝皮不如涼州也,有人喜之,故而販賣!”
諸葛亮呵呵一笑,又道:“你操并州口音,家居晉陽,卻將‘羝皮’說得正確無誤。卻不知,尋常行商者常效南胡,誤作‘羯皮’,為閹割公羊之皮,久之約定成俗,凡漢胡與河西行商者,羊皮也好,羝皮也罷,泛以羯皮相稱。”
“啊??”
那漢商聞言一怔,面上血色驟褪。
他萬沒料到對方竟對商道細故、異族習俗了如指掌。
若再強辯,只怕愈露破綻。一時張口結舌,竟不知如何應答。
諸葛亮知其已露馬腳:
“說吧,誰派你們來的,所為何事?”
那人咬緊牙關,死不承認:“非他人相遣,我等就是販賣羊皮而來。”
諸葛亮一揮手:“查!”
軍卒立刻下去,往那人貨物中仔細檢查,又檢查與羌人周身。
結果,半個時辰過去,并無半點收獲。
那漢商不免得意起來:“查之無異,還請放我等入關。”
諸葛亮點點頭:“若是良商,自可安然入關,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