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的關羽,終究未拒徐庶之謀。
他一面加緊部署陸戰事宜,另一面則暗中授命甘寧與關平,在樊城周邊隱秘水域操練水軍。
原來甘寧與關平二將自劉備登基大典后,便得法正力薦。
即刻調回襄樊前線,代替陣亡的蘇飛為關羽左右之輔,以補襄樊戰力虧空。
甘寧本就精通水戰,由他主持襄樊水軍操練,更顯游刃有余。
每日夜色深沉或水霧彌漫之際,船隊列陣的號令、水戰技法的切磋、應急調度的演練皆在隱秘中進行,不使敵軍察覺分毫。
關平與其朝夕研習、隨軍歷練,自受益匪淺。
甘寧亦感慨,關平年紀輕輕精熟戰陣,與他演習雖多嘗敗績,但每次演習給他帶來的壓力卻越來越大。
假以時日,必成我大漢水軍之名將。
兩手籌備,只待恰當時候,水陸雙線齊頭并進,以攻取宛城,將荊州全境納于版圖。
很快,江東使者傳來了消息。
江東周瑜已整軍出征,大軍正沿水路兼程疾進,往合淝方向開拔而去。
勢必一戰要攻取合淝。
并邀關將軍共同出兵北伐。
趁許都局勢未定,兩軍呼應共破中原,一舉蕩平曹魏巢穴。
關羽知時機已到,與徐庶商議后,當即點選樊伷、廖化、趙累、向寵、關興、王甫諸將,令其各領本部兵馬,星夜兼程共赴宛城。
因于新野在關羽的安排下,早備糧草、軍械整飭、路徑熟稔。
大軍行進得異常高效迅捷。
宛城守卒探得關羽大軍已至城下,頓時慌作一團,急忙將軍情飛報于守將程昱。
自上次宛城大戰,程昱便與張遼馳援于此。
程昱為阻關羽銳不可當之勢,不惜以孫賁陣亡為代價,急令張遼率部斷毀木牛流馬,終在危局中遏止了關羽此次最具威脅的攻勢。
關羽退軍之后,張遼返回合淝駐守,而程昱便一直以主將之身留守宛城。
面對眼下局勢,程昱卻毫無慌亂之色。
他仿佛早已預料到此番戰事將至,故而早就在宛城備下了萬全之策。
“曹子孝將軍之豫州援兵尚有幾日路程?”
程昱沉聲問道。
麾下斥候回稟:“不出三日,便可抵達!”
程昱聞言微微頷首,沉聲傳令:“即刻高掛免戰牌,全軍堅守城池,無令不得擅自出戰!”
斥候應喏而退,程昱卻背手走出帳外。
看著滿天星辰閃爍,他悠悠的嘆了一口氣,眼中似有淚光閃爍。
曹公為大漢征伐一生,終亡于西平黃沙之地。
那是他的主公,也是他的朋友。
雖說他和曹操的關系,看起來遠遠沒有婁圭、許攸等更為親近。
但主臣之間的知遇之恩、沙場同謀的默契,早已在數十載風雨征伐中刻入骨髓。
他明白,如果有人誣告婁圭謀反,許攸謀反,以曹公之性,必寧可錯殺,亦不容半分隱患留存。
可如果有人誣告他程昱謀反呢?
他猶記得那年,他耿直剛戾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
便有人于曹公面前誣告,說程昱有謀反之心。
曹公聞言一笑了之,反而待他更加豐厚,以示寵信。
曹操乃多疑之主,但這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幾個人,可以讓曹操徹底的放下猜忌和顧慮,付之以全然的信任與倚重。
甚至猶勝其諸子。
宗室之內,兩曹兩夏侯。
宗室之外,許褚算一個,那是他的貼身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