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草地上的野草大約到人大腿,極為密集,站在空地外完全看不到草叢內部的情況。
在島上看到過巨蟒和其它蛇蟲,陳舟不敢冒進,只在草叢外圍走了幾圈,以免被毒蛇咬傷。
繞著草地來到空地另一端,遠遠地,他看到了兩棵緊挨著的大樹。
它們貼在一起,中間已被樹干擠壓的沒有一絲空隙,頂部樹杈齊齊向外側伸展,形成了一個極佳的天然支架。
在兩棵大樹六米外,另有一棵長著“y”形樹干的,遙遙與其相對,正好可以當做房梁的另一端。
且這三棵樹都靠近空地,雖不在林地邊緣,卻也滿足周圍空曠,沒有死樹的條件。
同時此地距離巖壁極遠,就算地震使整個山頭坍塌,碎石也不會飛濺到此處。
四下打量這地方,陳舟越看越滿意,恨不得立刻返回窯洞,拿出一把鐵片刀把這里的野草清理干凈,然后砍樹搭建框架。
又繞著三棵樹走了一圈,對樹木構成的天然支架,他挑不出一點毛病。
可有一點——這三棵樹之間的距離太遠了,算上夾在枝杈間的長度,木梁至少也要有七米長。
當然,七米長的樹在森林里到處都是,可他沒有六米多長,七八米寬的塑料布呀,到時候框架搭起來了,防水還是個問題。
猶豫再三,面對這樣天賜的好地形,陳舟還是無法放棄。
他決定把家里的幾個空水泥袋剪開,同那張拼接防水布黏合在一起,先湊合著鋪半個屋頂,至于剩下半個屋頂,只能先用厚帆布湊合一下了。
除搭在框架上的防水布,他還打算給房梁上一層漆,增加木梁的抗濕抗蛀性能。
若不是擔心家中剩下的漆不夠,陳舟甚至想給這三棵大樹澆點海水,把它們殺死,再剝掉樹皮給它們上漆。
太高的樹容易引雷,火災隱患大,且上面棲息的鳥類過多,往下面落鳥糞,弄臟屋頂,也是個難以忽視的問題。
“啥時候能獎勵我幾十桶油漆就好了,獎勵我一棵漆樹苗也行,我可以學著自己制漆……”
做著白日夢,陳舟帶領來福回到窯洞,拿出鐵片刀和繩尺,趕赴空地,開始了新庇護所的搭建。
……
他理想中的庇護所外形與維京小屋相似。
房梁架設在樹木枝杈間,在房梁左右兩端鋪放長木棍,木棍縫隙間塞入沾有泥土的苔蘚保溫防雨。
在苔蘚上方鋪設防水布和厚帆布,厚帆布頂部再放一排細樹枝,細樹枝底部插入土壤,頂部與房梁固定在一起,將帆布、防水布和苔蘚壓緊。
細樹枝上,還要再覆蓋一層寬大的樹葉和樹木枝杈,枝杈間再填充一些苔蘚和壓實的野草莖葉。
經過多重防護,短時間內,庇護所斷不會出現漏雨跑風問題。
至于庇護所內部,吸取山下營地的教訓,陳舟決定多費些力氣,在底部打上木樁子,鋪上木板,將其制成懸空結構,以躲避雨季森林中無處不在的雨水和溪流。
正好沙灘上新制出一批木板,稍加處理后,完全可以鋪到新庇護所內當地板。
為了使新庇護所更具實用性,他還想把那些新切割出來的石磚利用上,在庇護所內砌起一個壁爐,壁爐的煙囪正好能從房頂伸出去,那樣在屋里做飯也方便,還能給房屋提供一個熱源。
除這些參照維京小屋的設計,陳舟還有些獨屬于他自己的新創意。
反正防水布不夠大,他索性不給整根房梁兩側都鋪上木板,只打算制造三分之二左右的框架,剩下的三分之一屋頂由半面木板和半面木窗裝釘——從船上帶下來的木窗很多,到現在才用了兩個。
木窗組裝的另一個房間必有縫隙,下雨時肯定會漏雨,不適合居住,但勝在采光好。